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秸秆能源化利用中资源供应持续性分析
引用本文:吴海涛,周晶,陈玉萍.秸秆能源化利用中资源供应持续性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51-57.
作者姓名:吴海涛  周晶  陈玉萍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区农户生计转型及其脆弱性研究”(编号:71003106);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贫困的动态性”(编号:09YJC90256);“滇西南干旱背景下的陆稻生产与农户生计转型”(编号:10YJA790026)
摘    要: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原料,对其资源进行评价是很多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农作物收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使得秸秆供应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成为突出的问题,但研究上尚未对此予以充分关注。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地理气候条件、宏观经济状况、种植业产业特征三大类因素对秸秆供应持续性的影响,并基于2005-2009年全国3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FGLS模型验证理论分析提出的推论。结果表明:种植业规模、作物多样性、气候条件和平原地形对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蔬菜比重、气候条件平方项、能源压力和经济水平对持续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进一步采用回归分解方法测度各因素对省际持续性差异的贡献率,发现考察变量对省际持续性差异的解释程度达到80%,分解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种植业产业特征变量对持续性的影响大于地理气候条件和宏观经济因素变量,种植业特征对持续性解释力占所有解释变量的48%,宏观社会经济条件解释力次之,占36%,地理气候条件解释力较低,仅占16%。从单个因素来看,经济水平差距是造成东部省份与中西部省份持续性差异的最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作物多样性和作物播种面积对省际持续性差异解释分别达到18%和12%,气候条件、能源压力、种植业结构、地形和复种指数的解释力依次降低。因此,提高供应持续性应重点从调整种植业产业特征方面入手,农业大省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秸秆能源功能,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稳定种植业规模,保障秸秆资源总量,并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

关 键 词:生物质能源  秸秆资源  供应持续性  回归分解

Analysis on Sustainability of Crop Residue Supply in Its Energy-oriented Utilization
WU Hai-tao,ZHOU Jing,CHEN Yu-ping.Analysis on Sustainability of Crop Residue Supply in Its Energy-oriented Utilization[J].China Pol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3(2):51-57.
Authors:WU Hai-tao  ZHOU Jing  CHEN Yu-ping
Institution:(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 430073,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