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颗粒/水界面上NOM吸附机制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李孟 郭金仓 |
| |
作者单位: |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武汉,430070;武汉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武汉,43007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 |
摘 要: | 以腐殖酸作为天然有机物(NOM)的代表,研究了腐殖酸分子在金属氧化物(赤铁矿)颗粒/水界面上的吸附特征,分析了pH值和离子强度对界面吸附配位反应的影响,及它们对赤铁矿颗粒表面吸附密度和团聚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密度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少,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增大;颗粒团聚体粒径随pH值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增大.pH=4时吸附密度最大,为6.22 mg/m2,但此时团聚体粒径最小;pH=5时吸附密度较小,但团聚体粒径较大;pH=8为配位反应等电点,吸附密度和团聚体粒径均较小;pH=10吸附密度最小,为0.50 mg/m2,团聚体粒径也较小.应用SS/SF混合模型初步分析了赤铁矿颗粒/水界面上腐殖酸分子的吸附构型.当pH值较低时,构型多为链状和环状;当pH值较高时,构型多为扫尾状.离子强度越高,链状和扫尾状构型越多;离子强度越低,环状构型越多.
|
关 键 词: | 腐殖酸 赤铁矿颗粒 配位反应 SS/SF混合模型 吸附机制 |
收稿时间: | 2009-08-27 |
修稿时间: | 2009-11-27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