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邓爱琴, 赵保卫, 朱正钰, 段凯祥, 张鑫, 索进苗, 杨茂莺, 杨佳妮. 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其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J]. 环境化学, 2023, 42(2): 345-357. doi: 10.7524/j.issn.0254-6108.2021101303
作者姓名:邓爱琴  赵保卫  朱正钰  段凯祥  张鑫  索进苗  杨茂莺  杨佳妮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兰州,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166022)资助~~;
摘    要: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染物,近年来由于其对环境的污染逐渐加剧而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对微塑料的研究多集中于水环境中,而对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相对较少,由于其难以降解,会长期存在于土壤环境中,进而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物质循环、动植物以及微生物等造成严重的毒理效应。本文评述了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其生态毒理效应,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主要有农用塑料薄膜的广泛使用、农业灌溉用水、污泥堆肥及施用、垃圾填埋和大气沉降。进而阐述了微塑料由于自身的颗粒效应、所含添加剂以及吸附土壤中其它污染物产生的复合污染,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显著的毒理效应。微塑料进入土壤环境后会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物质循环,使土壤结构发生改变、土壤透气性和酶活性降低。还会影响土壤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使土壤动物产生肠道损伤、免疫反应、神经毒性、繁殖率降低,死亡率增加以及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等;影响植物种子发芽率、含水量、生殖过程、光合色素、酶活性以及植物生物量和外在特征等;改变微生物原有的群落结构,抑制微生物活性、降低微生物多样性,并使其繁殖发育受到影响。最后,在总结了国内外对微塑料生态毒理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土壤   微塑料   来源   生态毒理效应
收稿时间:2021-10-13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化学》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