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覆被下红壤坡地地表径流及其养分流失特征
引用本文:黄河仙,谢小立,王凯荣,殷芙蓉.不同覆被下红壤坡地地表径流及其养分流失特征[J].生态环境,2008,17(4).
作者姓名:黄河仙  谢小立  王凯荣  殷芙蓉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湖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湖南,长沙,410004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3. 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摘    要:通过对南方红壤坡地农作区、茶园、柑橘园、退化区和恢复区5种不同利用方式所产生的地表径流量的全年连续观测及其径流水中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覆被植物群落类型单一化和农事耕作都能增加地表径流量、次数和增加养分流失,5种类型地表径流量不论是月平均径流量还是年总径流量,其大小关系为农作区*>茶园*>柑橘园>退化区>恢复区*,产流次数也是恢复区最少,其余4种类型基本一致;径流水中总P、K 、Ca2 、Mg2和SO42-流失量以农作区达到最大,茶园和柑橘园次之,然后是退化区和,恢复区的径流各养分流失量量少,耕作区的总P、K 、Ca2 、Mg2 和SO42-流失量大于非耕作区,覆被植物群落类型少的总P、K 、Ca2 、Mg2 和SO42-流失量大于覆被植物群落类型复杂.综合考虑,红壤坡地用来耕作可以加剧水土和土壤养分流失,自然植被对红壤坡地保持水土和养分效果最佳,如果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林和药、茶、草等需采用复种方式,避免单一种植和减少人工扰动,以便维持坡地土壤利用的可持续性.

关 键 词:红壤坡地  土地利用方式  地表径流  养分流失

Surface runoff and nutrient loss from red-soil slope-land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Huang Hexian,Xie Xiaoli,Wang Kairong,Yin Furong.Surface runoff and nutrient loss from red-soil slope-land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J].Ecology and Environmnet,2008,17(4).
Authors:Huang Hexian  Xie Xiaoli  Wang Kairong  Yin Fur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