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丹霞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有效性
引用本文:王超,杨倩楠,张池,刘同旭,张晓龙,陈静,刘科学.丹霞山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磷组分特征及其有效性[J].生态环境学报,2023(5):889-897.
作者姓名:王超  杨倩楠  张池  刘同旭  张晓龙  陈静  刘科学
作者单位:1. 广州新华学院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3.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4.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农业环境污染综合控制与治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1515011543);;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20GXJK116);
摘    要:磷是亚热带地区土壤重要的限制性营养元素,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丹霞地貌作为亚热带地区典型的生态退化区,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对丹霞地貌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韶关仁化丹霞山典型地貌区4种土地利用方式(乔木林AF、灌木林SL、撂荒草地AG和农田CL)为对象,采用Tiessen磷素分级方法,研究其土壤磷组分特征及有效性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丹霞地貌土壤磷组分及其有效性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显著。与CL相比,林地土壤(AF和SL)有机磷和无机磷总量显著增加,增幅为71.0%-319.9%和70.5%-346.7%,土壤磷素总水平提高,而CL和AG之间无显著差异。与SL、AG和CL相比,AF土壤速效磷、易分解态磷和中等易分解态磷含量显著增加,土壤磷有效性显著提高。AF土壤难利用态磷也表现出最高的含量,但其占总磷比例显著降低,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向AF转变有利于难利用磷的分解利用。此外,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亦有显著影响,微生物量磷和碱性磷酸酶均表现为AF>SL>AG>CL,而AF土...

关 键 词:丹霞地貌  土地利用方式  磷组分  磷有效性  影响因素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