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中丙二醛的检测、浓度特征及氧化损伤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玉散 吐拉甫,迪丽努尔 塔力甫,苏吾比努尔 热克甫,图尔贡 艾尔肯,阿布力克木 阿不力孜,买丽克扎提 买合木提,亚力昆江 吐尔逊,米吉提 依明 |
| |
作者单位: | 新疆大学煤炭清洁转化与化工过程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和田地区环境监测站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65007);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SKLOG-2016201624) |
| |
摘 要: | 以和田市城区2014年采集的大气PM_(2.5)样品为实验对象,将0.1 g的PM_(2.5)样品膜与2-硫代巴比妥酸(0.2%)和三氯乙酸(20%)混合显色液反应,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通过正交实验来优化PM_(2.5)膜中丙二醛(MDA)的提取及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90℃、超声和加热时间40 min、显色剂用量为45 mL时,反应产物在532 nm处具有稳定的最大吸收峰。对和田市城区PM_(2.5)及MDA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市城区4个季节PM_(2.5)平均质量浓度由高到低顺序分别为春季(1 096.67±369.60)μg/m~3、夏季(1 016.16±708.00)μg/m~3、秋季(686.88±525.00)μg/m~3和冬季(214.54±94.70)μg/m~3。MDA平均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10~7.75 ng/m~3,其平均值最高为夏季(4.43±1.80)ng/m~3,最低为春季(1.42±0.60)ng/m~3,冬季与秋季相当,分别为(2.93±0.70)ng/m~3和(2.83±0.80)ng/m~3;最终,将PM_(2.5)膜中MDA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TD_(30)(体外DNA氧化损伤达到30%的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无论是全样还是水样的TD_(30)值均随MDA浓度的升高而呈降低的趋势。其中,全样与MDA质量浓度的相关性更为显著(r=-0.597,显著性P0.01)。
|
关 键 词: | PM2.5 和田 丙二醛 氧化损伤 |
收稿时间: | 2017-10-19 |
修稿时间: | 2017-12-2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