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贵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作者姓名:蒙吉军  王雅  王晓东  周朕  孙宁
作者单位: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2. 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规划院, 北京 1000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97)[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371097)]
摘    要:贵阳市是我国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生态重要性、景观连通性和生态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源地识别,根据土地覆被状况、人为干扰程度和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生态阻力面,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网络,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贵阳市域和市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贵阳市最重要和重要生态斑块总面积5 393.43 km2,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生态用地斑块的景观连通度总体较高,其中园地最好,林地最差;生态需求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建成区周边。生态源地占总面积的18.56%,集中分布于北部及西南部红枫湖、百花湖等区域;(2)贵阳市生态廊道总长为933.58 km,其中关键廊道长287.6 km,沿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现状廊道遍布市域,主要为河流水系;潜在廊道和关键廊道98%都为林地,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生态环境较好的山地丘陵区;(3)市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生态源地主要集中在百花湖、红枫湖、香纸沟、相思河等风景区,花溪湿地和南明河作为市区关键廊道纵贯南北。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建设并重、区县间统一规划的"生态系统管理对策,为贵阳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指导。

关 键 词: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格局  贵阳市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