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的影响
引用本文:张笑培,杨改河,胡江波,王得祥.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08,23(4).
作者姓名:张笑培  杨改河  胡江波  王得祥
作者单位: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杨凌712100;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杨凌712100;3.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杨凌 712100;4.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杨凌712100
摘    要:研究了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内侧柏、荆条、20年刺槐、4年刺槐、4年苜蓿、农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水分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容重均低于对照农田,减小幅度为16%~8%,孔隙度增加,总孔隙度增幅为24.5%~8.1%,毛管孔隙度增幅为1.2%~13.9%,非毛管孔隙度增幅为20.5%~90.0%;土壤持水性比农地增加33%~7.5%;水分补给量在0~2m范围内,侧柏、荆条、4年刺槐是农地的2、1.5、1.71倍,20年刺槐和苜蓿比农地低22.5%和31.4%;0~1m内,侧柏、荆条、刺槐4年分别是农地的2.16、1.78、1.85倍,20年刺槐、苜蓿为农地的25%和62.3%;>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农地增加56.84%~30.72%;土壤结构破坏率农地最高为41.09%,其它植被为6.67%~25.73%。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水分特征曲线a、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破坏率相关性显著。不同植被对土壤水分生态效应不同,除20年刺槐、苜蓿土壤水分补给量小于对照农地外,其它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农地。表6参27

关 键 词:黄土高原  沟壑区  植被恢复  土壤水分生态效应
收稿时间:2007-7-2
修稿时间:2007-12-17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