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2C12细胞的2,7-二溴咔唑肌发育毒性效应 |
| |
引用本文: | 郝迪, 谢群慧, 杨广磊, 陈旸升, 李云平, 夏英杰, 徐丽, 赵斌. 基于C2C12细胞的2,7-二溴咔唑肌发育毒性效应[J]. 生态毒理学报, 2023, 18(4): 293-303. doi: 10.7524/AJE.1673-5897.20230411001 |
| |
作者姓名: | 郝迪 谢群慧 杨广磊 陈旸升 李云平 夏英杰 徐丽 赵斌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2.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北京 100190;;;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环境学院, 杭州 310024;;; 5.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香港 99907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976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83600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A0901100) |
| |
摘 要: | 肌肉有执行机体运动和能量代谢的重要作用。据报道二噁英暴露可严重影响肌肉发育。但目前与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PCDFs)结构相似的卤代咔唑(polyhalogenated carbazoles, PHCZs)的肌肉发育毒性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2,7-二溴咔唑(2,7-dibromo-9H-carbazole, 27-BCZ)的肌肉发育毒性效应。应用C2C12细胞成肌分化模型,在细胞水平上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融合指数和单条肌管内细胞核数2个指标评价细胞形态的变化,在分子水平上通过qRT-PCR来测定肌细胞分化调节分子和分化标志物的基因表达,探究27-BCZ对肌发育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细胞水平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7-BCZ 10-7mol·L-1暴露3 d后,肌管数量减少、形态变细变短,且分布杂乱;单条肌管内细胞核数减少、参与肌管融合的细胞核比例(融合指数)降低;27-BCZ 10-9~10-7 mol·L-1暴露6 d后,虽然单条肌管内细胞核数没有显著变化,但融合指数显著降低。分子水平实验结果显示,27-BCZ 10-7 mol·L-1在分化末期对肌纤维结构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 MyHC)的2个编码基因Myh3和Myh4的表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另外,27-BCZ还影响肌生成调节因子家族(myogenic regulatory factors, MRFs)基因的表达,包括显著抑制分化早期调节因子MyoD和末期调节因子Mrf4的mRNA表达,显著促进Myogenin mRNA表达。此外,27-BCZ暴露能显著促进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信号通路下游基因cyp1a1和cyp1b1的mRNA表达,提示27-BCZ在肌分化模型中具有类二噁英活性。总结上述结果,我们发现,在肌生成过程中,27-BCZ表现出与二噁英类似的AhR活性和肌发育干扰效应,为27-BCZ肌肉发育相关健康效应和AhR相关毒理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
关 键 词: | 2 7-二溴咔唑 C2C12小鼠成肌细胞 肌肉发育毒性 肌生成调节因子家族 |
收稿时间: | 2023-04-11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