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污泥超高温堆肥过程中DOM结构的光谱分析
作者姓名:刘晓明  余震  周普雄  罗海林  王跃强  廖汉鹏  周顺桂
作者单位: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546);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A030303057);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10010057,201607010387)
摘    要:为了明确超高温堆肥新工艺在促进腐殖化进程中的优势,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等光谱学方法研究了污泥超高温堆肥过程中DOM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堆体≥80℃的超高温阶段持续5 d(最高温度90℃),50℃以上高温阶段达到22 d,反映了堆肥过程中强烈的微生物代谢活性.E253/E203、SUVA280、S275~295等9个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指标在0~23 d变化显著,指出DOM的芳香化和堆肥腐殖化程度逐渐增强.3D-EEM光谱结合荧光区域体积积分技术(FRI)分析指出,DOM中蛋白类物质在超高温堆肥过程的0~6 d几乎完全被降解;腐殖酸和富里酸类物质在0~23 d大量形成,堆肥在高温阶段达到完全腐熟,这与种子发芽指数(GI)在23 d所指示的腐熟度评价结果(98.5%)一致.基于多种光谱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PⅤ,n/PⅢ,n与其它光谱学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r≥0.68),可以作为评价超高温堆肥腐熟度的光谱学指标.上述结果证实了超高温堆肥工艺可加快堆肥腐熟进程、缩短堆肥周期至20 d左右,在有机固废资源化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关 键 词:污泥  超高温堆肥  腐熟度  DOM  光谱分析
收稿时间:2017-12-26
修稿时间:2018-01-1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