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种群长势与植物多样性对淹灌的响应评估
引用本文:李金,徐海量,王勇辉,赵新风,高生峰.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种群长势与植物多样性对淹灌的响应评估[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7).
作者姓名:李金  徐海量  王勇辉  赵新风  高生峰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干旱区湖泊环境与资源实验室
摘    要:通过定量研究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种群长势与植物多样性对淹灌的响应,为优化叶尔羌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2018年3次调查叶尔羌河下游植被数据,采用Pielou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重要值等指标分析植被对淹灌的响应。结果表明,淹灌2 a后,叶尔羌河下游河岸胡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分别增加124. 8%、119. 6%和246. 9%,且新增喜湿和一年生草本植物等12种,植被盖度为42. 5%,增幅达112. 5%。研究区胡杨林为中老龄,胡杨长势没有恶化,中等级以上胡杨林增加3. 9%,胡杨平均枝下高下降7. 7%。随着距生态闸口距离的增加,植物密度和多样性均有减小趋势,但距生态闸口距离450 m处植物多样性和植物密度较高,与150、300和600 m处差异显著(P0. 05),在150和300 m处优势种为苦豆子和芦苇等一年生草本和喜湿植物,在450 m范围外优势种则为胡杨、柽柳和耐旱多年生草本。2 a的淹灌工程遏制了胡杨林退化趋势,植物多样性和植被盖度显著提高,同时荒漠河岸林植物群落在450 m范围内更新能力得到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为维持目前生态好转趋势,应继续实施淹灌工程。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