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县域尺度的京津冀都市圈CO2排放时空演变特征
引用本文:汪浩,陈操操,潘涛,刘春兰,陈龙,孙莉.县域尺度的京津冀都市圈CO2排放时空演变特征[J].环境科学,2014,35(1):385-393.
作者姓名:汪浩  陈操操  潘涛  刘春兰  陈龙  孙莉
作者单位: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380);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2023);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2010B023);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项目(1213075);北京市环科院科技基金项目(2013-A-04)
摘    要: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阶段性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其区域特征和格局演变可为减排提供重要的依据和方向.利用1990~2009年京津冀都市圈128个县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数据,运用比较统计地图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都市圈的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和空间依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都市圈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2002年之后的平均增速是2002年之前的1.8倍.各市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趋势不一,呈三类变化趋势.都市圈二氧化碳排放格局呈现较明显的分层聚集现象,全局Moran指数先由1.44降低至1998年的0.09后缓慢回升至0.10,二氧化碳排放高值区域空间分布由"双中心"发展至"四中心",低值区域变化较小.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则呈现了4种类型的变化:大部分区域基本保持不变或减弱,唐山等地增强,天津部分区域和宣化县转变.高值中心和低值区域的空间自相关演变过程并不相同,在制定减排规划时需要因地制宜,适当考虑周边区域的相互作用.空间格局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的探讨对于认识京津冀都市圈二氧化碳排放的空间规律和制定减排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都市圈低碳发展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 键 词:县级区域  空间格局  比较统计地图  空间自相关分析  二氧化碳排放
收稿时间:2013/5/15 0:00:00
修稿时间:2013/7/16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