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MCR模型的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引用本文:杨帅琦,何文,王金叶,李何英,姚月锋.基于MCR模型的漓江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中国环境科学,2023(4):1824-1833.
作者姓名:杨帅琦  何文  王金叶  李何英  姚月锋
作者单位:1.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2.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广西喀斯特植物保育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3. 南宁理工学院
基金项目: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AB22035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2060369);
摘    要:以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景观生态风险度和景观连通性指数提取生态源地,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的帮助下识别潜在生态廊道和潜在生态节点并进行赋级,最终结合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工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①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呈“中部南部高、东部北部低”的空间特征,较高、高风险区占流域面积43.34%.②流域内存在5个生态源地,主要为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689.05km2,占流域总面积28.99%.③识别潜在生态廊道6条和潜在生态节点38个,集中分布在灵田镇附近.④参考生态阻力面和未来规划,构建漓江流域为“生态保育、修复、管控一体,廊道带建设并行”的生态网络格局;此外为保证廊道带的顺利建设,在区县尺度上对灵川、兴安两地给予更多的生态补偿资金及技术支持.研究可为漓江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及国土空间保护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关 键 词:景观生态风险评估  生态安全格局  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模型)  喀斯特  漓江流域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