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RUE的植被覆盖动态演变特征及归因分析——以宝鸡地区为例
摘    要: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对区域生态恢复评估具有很好的表征作用。选取长时间序列(2001—2017年)MODISNDVI(NormalDifferenceVegetationIndex,归一化植被指数)遥感影像、降水量等数据,基于植被降水利用效率(RainfallUse Efficiency,RUE)模型,综合气候、土地利用/覆盖及光学遥感3个维度,采用经分离后的人为干预(增加/减少)因素探讨了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下(2001—2008年)、第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后(2009—2013年)及第二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2014—2017年),自然和人为驱动力因子对宝鸡地区植被恢复的影响。再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对NDVI空间分布解释力的主导驱动力因子。结果显示,(1)3个时间段上,人为干预增加区域面积(0.51×10~4、0.53×10~4、0.56×10~4hm~2)大于人为干预减少区域面积(0.04×10~4、0.26×10~4、0.28×10~4hm~2),两者均呈逐阶段递增的变化趋势。(2)近17 a来,累计NDVI与RUE分别以0.605/10 a、0.002/10 a的速度增长。3个时间段上,人为干预(增加/减少)区域NDVI与RUE相关性均表现为逐阶段增大的正相关关系,且人为干预增加区域NDVI与RUE相关性(0.15、0.37、0.42)均大于人为干预减少区域(0.13、0.27、0.37)。至第二轮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显著和极显著性遍布全区,林地(31.21%)、未利用土地(26.59%)的相关系数增速最高。(3)人口密度∩耕地面积(0.233)、日照时数∩粮食总产量(0.229)、气温∩土壤类型(0.227)、日照时数∩耕地面积(0.227)及人均GDP∩耕地面积(0.226)等气候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交互作用对NDVI空间分布的解释力较强,但人类活动因素的主导驱动力监测结果较弱(0.014—0.189)。说明人类活动因素的单一驱动力因子空间分布对NDVI空间分布的解释力较弱。另外,受降水量的胁迫作用,植被降水利用效率增强,在与气候环境因子的交互作用下,植被覆盖状况表现出逐年改善的变化趋势。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