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0a生连香树人工群落生物量研究
引用本文:潘开文,刘照光.10a生连香树人工群落生物量研究[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1999,0(2).
作者姓名:潘开文  刘照光
作者单位: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基金,中国科学院成都地奥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茂县生态站资助
摘    要:对10年(a)生连香树人工群落生物量的分布与模型及凋落物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为:①建立了连香树各器官与地(胸)径或树高的回归模型68个.②群落总生物量(Wt/thm-2)为126.326,其中,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W/thm-2)分别为76.068和47.810,凋落物W为2.448.③群落、根系和吸收根的生产力(P/thm-2a-1)分别是12.388~15.248、4.781和0.611.④群落光能和有效光能利用率分别为0.75%和1.88%.⑤97.48%的根集中于0~20cm土层,69.93%的根分布于距干基40cm的水平范围;92.07%的叶分布于3~6m的垂直范围,83.80%的叶分布于距干基1m的水平范围;84.05%的干枝分布于距干基0.5m的水平范围.⑥10~12月凋落量占全年的81.26%.⑦凋落物对元素生物循环的影响大小顺序为P>N>K>Ca>Mg>Fe>Al>Mn.⑧提出了生物循环功能系数、凋落物分解率和保存率的算法及含义

关 键 词:连香树  生物量  模型  凋落物  生物循环功能系数  年均分解率和保存率

BIOMASS FROM ARTIFICIAL COMMUNITY OF 10 a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Abstract:
Keywords: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biomass  model  litter  functional coefficient of biological cycle  annual decomposition rate  annual retention rate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