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O3污染日的大气环流分型与传输特征 |
| |
作者姓名: | 蒲茜 李振亮 张悦 高阳华 吕平江 张卫东 翟崇治 |
| |
作者单位: | 1.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重庆 401147;2. 重庆市城市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与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1147;3.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重庆 401147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212806, 2018YFC0214005);重庆市重点研发项目(cstc2018jszx-zdyfxmX0003) |
| |
摘 要: | 通过分析重庆市主城区2015~2019年O3浓度和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发现主城区O3超标日数、超标日O3中位值和90百分位浓度值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O3与温度成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成负相关,高O3浓度对应每日最高温度区间为35℃以上以及相对湿度区间70%以下.采用T-mode主成分分析法(PCT)对2015~2019年的4~9月850hPa低层位势高度场和风场进行分型,总结出重庆市O3污染期间主要有8种天气类型,其中有利于出现高浓度O3现象的天气类型分别是低压西北侧型(T1)、低压后部型(T4)和高压西侧(T3),对应O3平均超标率分别为34.6%、17.0%和14.2%.利用HYSPLIT4模型后向轨迹聚类方法和潜在源贡献算法(PSCF),计算得到O3污染日的气团主要以中短距离输送为主,主要传输轨迹来自北、东北、南以及西南四个方向,从2015~2019年,主要污染来源有一个明显的从北转南的趋势,O3污染的潜在源贡献分析结果与全市工业源NOx、VOCs排放量空间分布的一致性较高.
|
关 键 词: | O3污染 天气分型 后向轨迹 潜在源区贡献 |
收稿时间: | 2020-06-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科学》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