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精准识别视角下产业扶贫效果评估北大核心CSCDCSSCI
引用本文:王立剑,叶小刚,陈杰.精准识别视角下产业扶贫效果评估北大核心CSCDCSSCI[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1):113-123.
作者姓名:王立剑  叶小刚  陈杰
作者单位:1.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710049;2.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510033;
基金项目:2017年度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委托课题"支出型贫困研究"(批准号:2017MZRL011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支出型贫困家庭社会救助困境及对策建议"(批准号:SK2017036)
摘    要:产业扶贫是实现农村贫困户彻底脱贫的根本途径,但是鲜有研究对产业扶贫效果进行准确估计。本文首先借鉴国际多维贫困指数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文献,从经济状况、生活水准以及精神依赖三个维度构建产业扶贫结果变量指标体系,测量产业扶贫效果;借鉴SPO理论与RHB模型,从个人因素、精准识别以及配套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产业扶贫效果协变量指标体系,用以测量选择性偏倚。其次,按照建立倾向得分概率模型、均衡性评价、处理效应估计以及敏感性分析的标准程序处理陕西省贫困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陕西省产业扶贫总体效果有限,且该结论得到不同匹配方法的验证,均衡性较好,研究结果不敏感。具体而言,陕西省产业扶贫效果在一对一匹配下,人均年增收1 510.04元;产业扶贫对农村贫困户生活水准提升没有显著效果,对精神依赖改善同样没有显著效果;贫穷系数、劳动能力、技能培训、产业适应性以及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六个显著因素。现行产业扶贫难以覆盖极端贫穷的贫困户,家庭劳动能力强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接受技能培训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得到金融支持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村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相较于产业适应性强的地区,产业适应性一般地区的贫困户更少参与产业扶贫。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调整扶贫贷款政策,关注底层贫困户;突破原材料供给扶贫方式,构建扶贫产业精准识别体系以及建立贫困户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 键 词:精准识别  产业扶贫  效果评估  倾向得分匹配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