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小江夏初水华暴发特征及原因分析 |
| |
作者姓名: | 潘晓洁 黄一凡 郑志伟 邹曦 朱梦灵 胡莲 万成炎 |
| |
作者单位: | 1.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9;2.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水库管理司, 北京 10003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C06B04)、三峡后续工作科研项目(2013HXKY2-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09100)资助 |
| |
摘 要: | 2013年5月对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的水华发生过程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与分析,以期了解水华过程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小江夏初水华暴发特征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80属136种(含变种),以绿藻类为主(35属48种),蓝藻类(10属31种)和硅藻类(18属30种)次之,水华发生后期浮游植物及其蓝藻类的种类数少于初期和中期。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表现为蓝藻-绿藻型,且蓝藻门微囊藻占绝对优势,细胞丰度最高可达90%以上。浮游植物数量最高达107cells/L以上,表层水体大于中层和底层水体。水华过程中,总氮处于重富营养水平,总磷处于轻-中富营养水平,不同水层的流速变化规律不同,其中中层与底层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与表层水体有显著差异。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细胞总数与蓝藻数量及其微囊藻数量密切相关,与溶解氧、氮磷比等呈正相关,与总磷、流速等呈负相关,氮磷比及流速是水华发生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
关 键 词: | 三峡水库 小江 水华 浮游植物 影响因子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