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和田市夏季不同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引用本文:鲍昱璇,陈天宇,张凯欢,杨红,谢海燕,帕丽达·牙合甫.和田市夏季不同树种滞尘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2(7):46-53.
作者姓名:鲍昱璇  陈天宇  张凯欢  杨红  谢海燕  帕丽达·牙合甫
作者单位:1. 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 和田地区气象局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D01A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67028,21966029);
摘    要:为探讨和田市不同树种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滞尘效应,作者于和田市昆仑湖公园进行叶片采集工作,共采集12种树木。通过测定树木的株高、冠高、冠幅和单叶片面积,计算出不同树种的叶片总面积、三维绿量以及叶面积指数。利用差重法得出不同树种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含量,所测定的7项生长指标都与树木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含量存在相关性。不同树种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分布比例表现出相同的规律,即在10~100μm的颗粒物比例最大,占比最小的粒径范围在0.22~3μm。在单位叶面积内,滞留PM3和PM10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556~12.912μg/cm2和9.869~36.635μg/cm2,滞留TSP含量最高的树种为杨树;在单叶片内,梧桐滞留PM3、PM10、TSP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树种;对于单株滞尘量而言,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排在前三的是杨树、桑树和梧桐;在单位土地面积内,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含量最强的为杨树,滞留PM3、PM10、TSP的含量...

关 键 词:大气颗粒物  植物叶片  滞尘效应  和田市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