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高自然价值耕地内涵解析、特征识别与分类管控——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
引用本文:石师,金晓斌,王世磊,刘静萍,应苏辰,周寅康.高自然价值耕地内涵解析、特征识别与分类管控——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23(11):2856-2871.
作者姓名:石师  金晓斌  王世磊  刘静萍  应苏辰  周寅康
作者单位: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71259);
摘    要:中国耕地生态系统受损日趋严重,识别具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价值的耕地并进行差异化管控意义重大。参考欧盟高自然价值农田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高自然价值耕地的内涵,建立涵盖空间组成结构和关键功能的纵向传导识别方法,基于“利用强度—邻域环境—本底条件”的综合分类体系,对高自然价值耕地进行空间识别和类型划分,并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高自然价值耕地以保护资源本底为目标,在具备基本生产功能的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研究区共有高自然价值耕地21.04×104hm2,占耕地总量的11.6%,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向西部山地的过渡地带以及南部浅丘地区;(3)研究区的高自然价值耕地包括自然演退防治类、综合效益提升类、人为干扰管控类、区域特色挖掘类、立地优化整理类和现状重点保护类。研究结果可为推动耕地多元功能保护,创新耕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关 键 词:高自然价值耕地  内涵解析  空间识别  分类管控  成都平原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