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灞河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研究
引用本文:袁博,吴巍,郭梦京,郑兴,周孝德.灞河溶解性有机质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0(2):719-728.
作者姓名:袁博  吴巍  郭梦京  郑兴  周孝德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747206);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18JS073)。
摘    要:为了研究溶解有机质(DOM)与水质的相关性,联合应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和液相-有机碳-有机氮检测(LC-OCD-OND)技术,在河流上游源区、中游城镇与下游城市河段设置16个采样点,结合人类活动及河流地貌特征对灞河流域的影响,研究了西安市灞河水体DOM。结果表明,河水DOM主要由生物大分子、腐殖质类物质、腐殖质降解产物和低分子中性物质组成,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57 mg/L、1.746 mg/L、0.478 mg/L、0.361 mg/L。类腐殖荧光物质(紫外光区富里酸和类腐殖酸)主要集中在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20000的腐殖质类物质中,占DOM总量的46.5%;类蛋白荧光物质(可见光区色氨酸和酪氨酸)主要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0000的生物大分子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350的低分子中性物质中,约占DOM总量的15.1%。从源头到入灞河口,河水DOM含量水平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城市河段、城镇河段、源区河段。灞河水体总体腐殖化程度较弱,陆生源DOM贡献较小,下游城市河段DOM中自生源指数(BIX)相对较高,微生物及藻类代谢活动旺盛,新生自生源较多。下游污水处理厂出水对灞河下游水体中DOM组成及水质的变化具有关键作用,影响河水营养状态的潜在因子包括TN、EC、DO、生物大分子、腐殖质类物质和低分子中性物质。因此,3D-EEMs及LC-OCD-OND联用技术可以用来表征河流水质的空间异质性,并对污染物组分进行定量化判别和来源解析。

关 键 词:环境学  三维荧光  液相-总有机碳-有机氮检测  溶解性有机质  相对分子质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