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区域紫外辐射红斑剂量时空变化特征
引用本文:肖钟湧,邱小英,谢伊宁,赵伯维,王一琳,梁锺英,陈雅文,陈国强.中国区域紫外辐射红斑剂量时空变化特征[J].地球环境学报,2019,10(3):291-298.
作者姓名:肖钟湧  邱小英  谢伊宁  赵伯维  王一琳  梁锺英  陈雅文  陈国强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 理学院,厦门 361021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JA14183);潘金龙集美大学学科建设基金(ZC2013022);福建省科技厅项目(2017J01659)
摘    要:利用大气探测卫星AURA搭载的臭氧观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所获得的紫外辐射红斑剂量数据,分析了2005—2015年中国紫外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空间上,紫外线辐射呈现纬度地带性分布,从南向北逐渐减小,大约从4200 J?m?2到1500 J?m?2递减。紫外辐射与高程呈现明显的正相关,东部、东北的低海拔地区,紫外辐射相对较低。在高海拨的青藏高原区,紫外辐射高,多年平均值大约为5500 J?m?2,有些区域可达6000 J?m?2以上。在时间上,紫外辐射红斑剂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中变化大致呈现抛物线分布。在夏季(7月份)达到最大值,多年平均值为5532.9 J?m?2,春秋季次之,冬季(12月份)达到最小值,多年平均值为1089.2 J?m?2。2005—2015年平均紫外线辐射呈上升趋势,但是在2010年出现谷值,多年平均值大约为3016.5 J?m?2。不同区域的变化趋势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大体呈现两种模式:在高值的青藏高原区,紫外辐射呈现减少的趋势;在低值区,紫外辐射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

关 键 词:OMI  紫外辐射  卫星遥感  变异系数  空间插值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UV erythemal dose over China
Authors:XIAO Zhongyong  QIU Xiaoying  XIE Yining  ZHAO Bowei  WANG Yilin  LIANG Zhongying  CHEN Yawen  CHEN Guoqiang
Institution:School of Science,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21, China
Abstract:
Keywords:OMI  surface albedo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spatial interpolation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