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量下水稻分蘖期光合碳向土壤碳库的输入及其分配的量化研究:13C连续标记法 |
| |
作者姓名: | 谭立敏 吴昊 李卉 周萍 李科林 王久荣 葛体达 袁红朝 吴金水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 410004;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 410004;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 410128;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长沙 410004;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12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90283,41301275);中国科学院仪器功能开发项目(Y323018010);湖南省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重点项目(2013WK4009);湖湘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入台培养对象项目 |
| |
摘 要: | 应用稳定同位素13C-CO2连续标记技术,通过室内密闭培养试验研究不同施氮处理下(依次为N0,N10,N20,N40,N60)水稻分蘖期光合碳向土壤碳库的输入及其分配特征.结果表明,连续标记培养18 d后,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干物质累积量分别为1.58~4.35 g·plot-1和1.05~2.44 g·plot-1,水稻植株生物量受施氮处理显著影响,且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即N60>N40>N20>N10>N0.水稻整个分蘖期内分别有44.0~157.6 g·plot-1和8.3~49.4 g·plot-1的光合碳进入水稻地上部和根系.不同施氮水平下,种植水稻的土壤有机碳(13C-SOC)、可溶性有机碳(13C-DOC)和微生物量碳(13C-MBC)的分配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不种植水稻且不施N).种植水稻的土壤13C-SOC含量范围为11.1~23.7 g·plot-1,占总净同化量的10.2%~18.1%.对于活性碳库,CK处理的土壤13C-DOC和13C-MBC含量分别为3.50μg·kg-1和88.9μg·kg-1,种植水稻处理的土壤13C-DOC、13C-MBC含量范围为4.82~14.51μg·kg-1、526.1~1 478.8μg·kg-1.土壤13C-SOC、13C-DOC和13C-MBC含量受施氮处理显著影响(P<0.05),且与植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水稻分蘖期光合碳的地下部输入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施氮能够促进水稻新鲜根际碳的沉积,且高N水平下根际沉积碳量高于低N和中量N水平.
|
关 键 词: | 13C标记 水稻光合碳 分蘖期 土壤有机碳 施N水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
收稿时间: | 2013-09-12 |
修稿时间: | 2013-10-2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