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大别山1846 — 2010年干湿变化记录——来自树轮宽度的证据
作者姓名:张涵玉  蔡秋芳  刘禹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1
2.中国科学院第四纪科学与全球变化卓越创新中心,西安 710061
3.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 海陆气候环境变化开放工作室,青岛 266061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212);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40010300);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部署项目
摘    要:中国亚热带地区树轮气候学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气候重建基本都集中在温度方面,基于树轮宽度的水文气候研究鲜有成果,不利于全面理解亚热带地区历史气候变化特征。本文基于北亚热带大别山地区黄山松树轮宽度年表与气候要素的相关分析,发现树轮宽度指数与上一年4—7月平均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r=?0.68,p<0.01)。在此基础上,重建了大别山地区1846—2010年4—7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历史。重建序列方差解释量达到46.4%(调整自由度后为45.3%)。在整个重建时段中存在3个湿润期(1891—1903,1905—1921和1950—1993年)和3个干旱期(1868—1890,1922—1934和1994—2005年)。同时,重建序列与采样地周边区域旱涝指数以及天目山的相对湿度重建序列在年代际尺度上高度相关,说明过去165年间中国东南亚热带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干湿变化在年代际尺度上较为同步。空间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研究区及周边较大区域范围内的土壤湿度变化。综上,利用树轮宽度指标重建的大别山的相对湿度变化为研究亚热带地区干湿演化历史提供了参考依据,完善了时间尺度上亚热带地区相对湿度数据,同时也证实了亚热带1990年以后干旱化趋势的出现。

关 键 词:大别山;树轮宽度;相对湿度;重建;高海拔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地球环境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