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石油类物质的湿沉降及其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以正构烷烃为指示物
引用本文:关翔鸿,郭凌川,鲍恋君,曾永平.石油类物质的湿沉降及其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以正构烷烃为指示物[J].环境化学,2015(1):9-17.
作者姓名:关翔鸿  郭凌川  鲍恋君  曾永平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基金项目: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局(2010GN-H0008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21063)资助.
摘    要:为评估含有机污染物的湿沉降对区域水环境污染的贡献,在广州市3个采样点(海珠区、天河区和萝岗区)采集了2010年湿沉降样品(157个),并在天河点采集了12个干沉降、11个地表径流及10个气溶胶样品,并对其中指示化合物正构烷烃的浓度、来源和通量进行分析.正构烷烃(包括从C20—C34的15种同系物)总浓度范围为0.6—292μg·L-1;从季节上看,其在雨季(4—9月)的浓度低于旱季(1—3月和10—12月).碳优势指数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的正构烷烃主要来源于石油产品的消费(50%),暗示石油产品消耗是主要污染源;其次来自植物排放(38%).此外,广州市在2010年有55±80 t(平均值±标准偏差)正构烷烃经干沉降和湿沉降至地表,其中湿沉降的贡献为39±80 t.同时,大约有224±296 t正构烷烃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到珠江,反映了面源污染对区域水环境影响很大.因此,控制石油产品的消费和治理地表径流,是抑制面源污染、改善区域水环境的两个途径.

关 键 词:正构烷烃  湿沉降  面源污染  地表径流  石油消耗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