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碳足迹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
引用本文:侯彩霞,赵雪雁,文岩,张亮,张方圆.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碳足迹研究——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4):587-597.
作者姓名:侯彩霞  赵雪雁  文岩  张亮  张方圆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7300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125019,41361106,4106105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910);甘肃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摘    要: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导致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虽然碳排放量大部分来自发达城市,但是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因此农户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论文将二氧化碳的质量作为碳足迹的单位,以黑河流域中游张掖市为例,基于入户调查资料,测算了当地农户碳足迹,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和Gini 系数分析了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碳足迹的结构特点,并且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影响农户碳足迹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张掖市农户碳足迹总量为1.63×109 kgCO2,人均碳足迹为2.14×103 kgCO2;②从碳足迹类型来看,农户的碳足迹主要来自于能源消费,其次是房屋建设,食物生产加工和交通运输所占比例最小;③从碳足迹内部结构来看,张掖市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碳足迹有较大差异,非农户的碳足迹最大,其次是兼业户,纯农户的最小;④从碳足迹占有量的公平性看,碳足迹占有量偏差最大的为交通运输,Gini系数为0.51,其次是能源利用,Gini系数为0.41,食物生产加工碳足迹占有量比较合理,Gini系数为0.35,房屋建设的碳足迹占有量高度平均,Gini系数仅为0.12;⑤人口数量、收入水平和非农化是影响碳足迹的主要因素,随着人口数量增大、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非农化程度的加深,农户碳足迹在不断增加。

关 键 词:碳足迹  农户  生计方式  张掖市  
收稿时间:2013-01-21
修稿时间:2013-06-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自然资源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