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湿地微塑料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 |
| |
引用本文: | 李智渊, 郭兆凤, 罗艳, 刘懂, 张东, 徐宇尧, 徐耀阳. 数据驱动的湿地微塑料分布格局与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 2024, 19(2): 75-83. doi: 10.7524/AJE.1673-5897.20231121001 |
| |
作者姓名: | 李智渊 郭兆凤 罗艳 刘懂 张东 徐宇尧 徐耀阳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02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2.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厦门 361021;3.宁波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宁波 31501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E01931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2307066) |
| |
摘 要: | 湿地作为水生态系重要拦污屏障和关键缓冲带,其不断累积的微塑料污染负荷不仅破坏了其自身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也因独特的生态位"塑料际"增加了水源性传播疾病的扩散.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湿地微塑料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鉴于此,本研究基于数据汇编、整理和统计分析框架,整合了来自19个湿地的200个微塑料样本数据,以阐释湿地微塑料赋存特征并识别其影响因素.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类型和环境介质影响微塑料丰度差异,并且内陆湿地的微塑料丰度显著大于海岸湿地.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形状和颜色存在显著相似性,并且纤维状的透明微塑料是其主要赋存形态.湿地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赋存格局受到微塑料分析方法,包括采样和提取方法的显著影响.此外,地理距离作为主导因素,影响了湿地微塑料的分布,并且观测到微塑料丰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本研究基于湿地微塑料数据特征构建的数据驱动框架,既可为更好地掌握湿地微塑料分布格局及其污染状况提供方法参考,也可为湿地甚至其他水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污染管控提供数据支撑.
|
关 键 词: | 湿地 微塑料 数据驱动框架 分布格局 影响因素 |
收稿时间: | 2023-11-21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毒理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