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As(Ⅲ)污染水源应急处理技术的中试研究
引用本文:姚娟娟,高乃云,夏圣骥,陈蓓蓓.As(Ⅲ)污染水源应急处理技术的中试研究[J].环境科学,2010,31(2):324-330.
作者姓名:姚娟娟  高乃云  夏圣骥  陈蓓蓓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8B06);;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421-002);;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8AA06A412)
摘    要:以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常规净水工艺为基础,开展了水源突发性As(Ⅲ)污染的应急处理工艺中试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氧化剂种类、投加量、投加点和不同污染物浓度水平对应急处理工艺效果的影响以及As(Ⅲ)的去除机制.结果表明,当原水As(Ⅲ)为150μg/L,常规处理工艺对As(Ⅲ)的去除率仅为71.85%,其中溶解态的砷和总砷在快速混合、一级絮凝、二絮凝、沉淀、过滤各单元去除率分别为36.00%、5.42%、9.30%、14.95%、7.88%以及9.10%、-3.62%、2.74%、55.12%、8.51%,无法将出水中的As控制在10μg/L以下.预氯化-强化混凝工艺能够将初始浓度为100~600μg/L的As(Ⅲ)控制在10μg/L以下.但在低有效氯投加量时,氨氮浓度以及预氯化点的选择会对处理效果产生影响.KMnO4预氧化-强化混凝工艺能够将初始浓度为100~600μg/L的As(Ⅲ)控制在10μg/L以下,且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预氧化点的选择不会对处理效果产生明显影响.建议有条件的水厂优先选用KMnO4作为As(Ⅲ)的氧化剂.

关 键 词:突发性污染  应急处理  亚砷酸盐  强化混凝  预氧化  
收稿时间:2008/10/31 0:00:00
修稿时间:3/2/2009 12:00:00 AM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