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城市2017年冬防减排效果及其潜在原因分析——以衡水市为例 |
| |
作者姓名: | 王海波 杨婷 王自发 何立涛 崔延斌 耿伟 朱立敏 黄向锋 王俊仁 孔磊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衡水市生态环境局,衡水,053000;衡水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衡水,053000;中科弘清(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107 |
| |
基金项目: | 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No.DQGG0209,DQGG0107,DQGG03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No.XDA19040203) |
| |
摘 要: | 近年来我国大气重污染频发,严重影响民生,其中以京津冀最为严重.2017年"总理基金"启动,同年冬防效果显著.衡水市作为"2+26"城市之一,空气质量排名常年处于倒数十名之内.经过2017年的冬防,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衡水市大气污染的改善在"2+26"城市中很具有代表性.本文以衡水作为切入点,利用后向轨迹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CWT)探讨了2017年衡水冬防效果及潜在源区变化,分别从气象轨迹和本地排放初探了潜在原因.结果表明,2017年冬防效果显著,PM_(2.5)浓度降低33%,优良天数增加32 d,重污染天数减少22 d.PM_(10)浓度降低41%,优良天数增加40 d.2017年冬季PM_(2.5)潜在源区由2016年同期衡水北部及以北地区向衡水南部及以南地区转移.PM_(10)潜在源分布变化与PM_(2.5)相似.两年气象条件的对比结果表明,气象变化较小,对潜在源分布影响不大,本地排放是潜在源区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衡水北部工业锅炉和扬尘减排量显著高于衡水南部.研究表明,2017年衡水冬防效果显著,相比于气象条件,本地排放对大气颗粒污染及来源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为"2+26"城市大气颗粒污染研究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2+26”冬防效果 污染来源 气象贡献 本地排放贡献 |
收稿时间: | 2019-04-20 |
修稿时间: | 2019-06-03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