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5—2019年臭氧浓度夜间变化及成因分析 |
| |
作者姓名: | 付虹 冯程 刘辉 王文勇 李迪 刘岳军 李琳 伍少泽 |
| |
作者单位: |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36;四川省成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四川 成都 610066;四川省雅安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四川 雅安 625099 |
| |
基金项目: | 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SZ0315) |
| |
摘 要: | 利用2015—2019年成都市每日逐时地面O3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通过模拟和计算区域水平、铅直流场和大气静力稳定度支配参数(Ri),对成都市夜间O3浓度第二峰值的反常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和原因追踪。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2015—2019年夜间O3浓度第二峰值出现频率为17%,造成O3浓度夜间反常现象的原因是雅安市山风将高空O3输送至地面,而后平流至成都市,或本地高空湍流破坏夜间稳定层,将上层残留层储存的白天高浓度O3送至近地面,加之夜晚绝大部分污染源停止排放,消耗O3的物质大幅减少,造成地面O3浓度的夜间反常变化。引起高空湍流的方式有2种:一是风向切变,且至少切变45°,风向切变角度越大,湍流强度越大,引起残留层向下增长的幅度越大;二是风速切变,且切变层风速要大于上、下层风速2 m/s,切变风速越大,湍流强度就越大,残留层向下增长的幅度就越大,低空急流是风速切变的极端表现。
|
关 键 词: | 臭氧 高空湍流 风向切变 风速切变 山风 |
收稿时间: | 2022-12-08 |
修稿时间: | 2023-05-18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环境监测》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