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黄土塬区旱作果园的复合经营范式
引用本文:王晗生.黄土塬区旱作果园的复合经营范式[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8(5).
作者姓名:王晗生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摘    要:旱作果园中进行间作,尤其苹果产出前的间作,是黄土塬区果业发展中较为普遍的复合经营形式。为强调以果为主以及建立良好的控制性间作制度,通过典型塬区面上间作类型调查及实地对比测定主要作物种植影响下的苹果(Malus pumila)树高、地径、分枝性以及3 m深土壤剖面含水量,分析间作基础及有关间作适宜性,探讨规范化运作模式。结果表明,随果树生长发育,可划分3个不同间作时期(幼龄前期、幼龄后期和成龄期)。从幼龄后期开始对间作物选择趋于严格。浅根性低矮作物具有明显时空优势,西瓜(Citrullus vulgaris)、甘薯(Ipomoea batatas)间作果树生长优于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间作。深根性高秆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米(Zea may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谷(Setaria italica)]中,玉米抑制果树生长影响较低,小麦仅以留存树盘间作致使约65%的果树植株不发生分枝。不同间作物之间的耗水性有所差异,其中小麦耗水深度可达3m,玉米1 m,大豆0.4 m,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1.6 m;小麦及5~9年生白三叶草年内土壤水分消耗得不到补充恢复。浅根性低矮作物地下竞争较弱,但白三叶草竞争不可忽视。生态位分离是间作关键,尤其是深根性高秆作物以及与果树根系重置的浅根性作物。小麦收获后不宜复种及连作,白三叶草衰败时有必要及早翻耕处理。间作需要重视养地作物,综合考虑生态位分离、轮作、适当产量或收益、果树衰败等方面因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