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耳食录》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昔有读汤临川《牡丹亭》死者,近闻一痴女子读《红楼梦》而死。初,女子从其兄案头搜得《红楼梦》废寝食读之,读至佳处,往往辍卷冥思,继之以泪。复自前读之,反复数十百遍,卒未尝终卷,乃病矣。父母觉之,急取出付火。女子乃呼曰:"奈何焚宝玉、黛玉?"自是笑啼失常,言语无伦次,梦寐之间未尝不呼宝玉也!读《红楼梦》而致死,这肯定是极个别现象,但这却说明一个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美可以打动人心的,是可以震撼人灵魂的。美一旦深入人心,所激发出来  相似文献   

2.
冬天从青藏高原等地来会泽自然保护区越冬的350余只黑颈鹤,4月15日前几乎都已返回,但在长海子自然保护区内仍有一只没有飞走。经环保部门和护鹤员多次观察确认此鹤一是老。二是在病态中不可能返回繁殖地时,环保部门为了防止人  相似文献   

3.
<正>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与景的关系有三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所以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情与景的关系,我  相似文献   

4.
碎叶集     
近看10多年前出版《养生寿老集》,乃百十四岁的老中医罗明山作的序。此翁真不简单,如高趴“尚可为人诊病疗疾”,而他长寿之诀、曰“无非勤动、节食、惜精、畅怀而己”。此四点,看“借精”这点,一般人难以做到。当今爱滋病蔓延,与一些人不惜精而滥交不无关系。与长寿之相悻的许许多多“时髦辞令”、诸如“贪新不厌旧”“繁荣必娼盛”,只能教那些时髦男女提前走到人终点,自古帝王多短命,何故,不言而喻。有人问罗老为啥能活到~百多岁。平生爱开玩笑的老如此说:“我活百岁你难学,不爱娇妻爱山河”。原来罗老二十岁结媳,~生热…  相似文献   

5.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乐之"是做好一件事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乐于去做某件事物,有兴趣去做,才能做好这件事情。高中生物课内容繁杂,难度较大,因此很多学生都对学习高中生物缺乏兴趣,导致生物成绩也比较难提高。如果学生对生物有了兴趣,生物课就会吸引学生,使他们不断去思考、去探索、去研究、去发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就一定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胡杨胡杨     
我是从一张照片上初识胡杨的。那是在10多年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一天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张黑白照片,它给我的冲击是那样的强烈,以至今天想起来还会为之一颤。画面上是一棵枯死的胡杨树,看上去它至少死去有一千年了,但它依然挺立,曾经昂扬的枝条还大呐喊着伸向一如暗夜之麾的天穹……同样让我热血沸腾的,是摄影家写下的一句话: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胡杨死了,一千年不倒;胡杨倒了,一千年不朽!就因为这张照片,使我几乎倾尽所有,来到内蒙古西北边陲的额济纳旗镇,亲眼看看胡杨的雄姿。颜开钢质,巴月宝林沙漠陵地的一个…  相似文献   

7.
海鱼以三四月间散子。 群拥而来。谓之黄鱼。因其色也。渔人以筒侧之。其声如雷。初至者为头一水。势且猛。不可捕。须让过一水。方下网。簇起。泼以淡水。即定。举之如山。不能尽。水族之利,无大于此者。盖散子既有时。心近海多山。气稍暖。可倚以育。若在溟中无所著。如何生得。此造化自然之奇。而或谓内水冲出。故鱼至。未必然。 这段关于“海鱼”的文字,依然摘自《湧幢小品》,但与我在《古人笔记中的野生动物》所引的“鹤”与“鹤”,有极大的不同,它没有半点想象、虚构,有的只是翔实、精确,这种翔实、精确,与一些写黄鱼的科学专…  相似文献   

8.
徐刚 《环境》2005,(11):100-101
我不知道有没有一处山水,是我渺小生命来到人间时的出发之地;我也不知道那一处山水,是不是我归去大地后灵魂的蛰伏之地?我冥想过,我在冥想中追问过,在三江源,这个瞬间是如此寂静,只有上天能听见我心里的诉说,雪山苍茫,江河不语。  相似文献   

9.
<正>《荷花淀》虽然是一篇小说,但行文却是十分缜密,前后呼应,丝丝入扣,颇具诗情画意,深得中国传统诗词的妙处。清初诗人王士禛有《真州绝句》,其四云:"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清人评曰:第四句乃此诗精彩佳妙所在,为一篇之主,前三句凑泊成趣,为一篇之客,此诗家请客之法也。但主客须要照应相配。四句色色俱精,一气呵成,如天造地设,所谓运斤成风,欲求斧凿之  相似文献   

10.
霍寿喜 《环境》2004,(11):35
双休日的下午,我们相约去社区“老干部”活动室。几圈麻将过后,老丁头有些发晕,就不想打了。“年岁不饶人哟,天一冷,我就头晕得厉害些。”老丁这话只能对我说,因为同桌的老蔡和老马年纪比他都大。“唉,我的身体也不行,一到天冷,我的‘老寒腿’就发作。”老马也抖出自己的老毛病。因为知道我是科普作家,经常写气象与健康关系方面的稿件,老马就问我“老寒腿”是不是一种气象病。  相似文献   

11.
看了一篇报道,说谷歌中国公司的食堂百分之百地延续了"不创新就会死"的工程师文化,这里每周都有固定的一天是"菜品研发日",厨师们上班掂勺,下班还得做功课,他们的设备也是世界顶级的,这种环境让厨师们"完全沉浸在了技艺的海洋"。"不创新就会死",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很严肃认真的说法,如果是,我觉得还是有些危言耸听了。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16,(8)
正探访400年历史的道韵楼,正是春雨霏霏之时。我首次为道韵楼拍照是两年前的一个春天。我与先生听闻潮州市饶平县的三饶镇有一处古楼,那会儿也不晓得那楼有什么来历,只听说年代久远,就兴冲冲去了。我回来之后一时兴起,把这经历写了博文,没想到不久之后中央电视台到潮州来作系列采访,兴起一股潮汕之风。其中道韵楼也在其中。去道韵楼前没有事先准备,自然也没充足的时间去了解道韵楼的历史。当时只觉得潮汕的建筑都是  相似文献   

13.
<正>陆游诗曰:汝欲果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诗人对他儿子的肺腑之言、经验之谈。本人教学有年,一心营职,对这句话揣摩日久,深有体悟,受益良多。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课本之内,教学的时间不限制在课堂之上,下面我对教学心得略作表述。一、开阔视野,增长智慧引导学生从小学开始,多读优秀的传统文化,开阔视野、增强心理健康,增加学习的欲望,掌握学习的方法。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  相似文献   

14.
有趣的奶奶     
<正>我的奶奶已经年过六十,额头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像一根根藤蔓似的;一双关节粗大的手像老树枝一般,总也伸不直。可她天性乐观,个性鲜明,有三个特点———爱笑奶奶爱笑,脸上总是喜气洋洋的,遇到什么高兴的事,她可以乐呵上半天。一天上午,我和奶奶在家闲  相似文献   

15.
<正>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和妈妈去参加职业体验的心情。职业体验是一种模拟工作的形式,完成一项工作后便可领取工资。工资可用于学习另一份食品加工类工作的技能或购买食物。我们来到冠达广场的儿童职业体验中心,哇!这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到处排着准备参加体验活动的长队。  相似文献   

16.
竹子与君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古来君子的生活写照,以此为标准,那么6岁以前的我应该算是君子吧,这也应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古训。我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的小加工厂,屋后是一片小竹林,竹林后是美丽的左江。对于“宁可食无肉”的“宁可”二字,对我就不是太合适了。我出生在“食无肉”的年代,盼望父亲出差回家是我儿时的惟一牵挂,父亲年轻时是一位业务员,经常是一出差就是一两个月,而只有父亲回来的那一天,母亲才会烧上一小碟肥肉,这时我才能“俗”上一回。因父亲有规定:“一碗饭就只能吃三块猪肉。”于是平时两碗就饱的…  相似文献   

17.
钟伟青 《环境》2003,(6):20-21
在环保战线干了大半辈子的老游,原本打算退休后好好享受一下清闲自得的生活,岂料,这位在环境法学、环境教育等领域造诣颇深的老专家、老律师,退休后的生活更加忙碌。许多地方请他去作专题讲座,讲如何创建绿色学校,一所大学聘他为客座教授,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环保法规课程,一些基层环保部门也频频请他去为当地企业负责人讲授环保法规。老游的忙碌,从一个侧面反映今日广东环境教育日受重视,环境意识大有提高,而在30年前,这种现象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18.
一位公差两广归来的先生,不无炫耀地告曰:此行不虚。不只眼福大饱,就连口福也大大的不浅。吃过穿山甲,嚼这娃娃鱼,啃过云豹肉,更有一道名菜叫作“砸猴脑”。吃法是把一只活猴子用铁链锁着固定到筵席,酒酣间,当场砸开猴子的头颅,用汤匙舀热脑浆喝,每舀一勺,猴子便惨叫一声,煞是有气氛,一场筵席竟花去了上万元。言者眉飞色舞,那神态似乎  相似文献   

19.
养花与赏花     
凡夫 《沿海环境》2001,(6):20-20
养成在阳台上养花的习惯已经很多年了,即 使在动荡的漂泊岁月里,我也忘不了养几盆花偷着乐一乐。然而,谁若让我去农学院给学生讲堂花卉课,我准会抓瞎。为什么呢?因为我是个性情散淡的人,什么事儿都不太往心里记,自然也包括养花了。 我不喜欢养那些娇贵的水仙、玫瑰,而是喜欢养生命力强的兰花、海棠、月季、菊花之类,这样可以少耗我的精力,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也因为这些花草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还能给我带来一点启悟。 我养花是很执迷的,尤其是闲得发慌或心情不好的时候,对花草之爱胜过爱我的老婆。我会提着水壶,早晨和黄昏准…  相似文献   

20.
<正>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想把钓到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要学钓鱼。这些鱼一下就吃完了,要是我会钓鱼,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老子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故事和话语虽然简单,但蕴涵的道理,却耐人寻味。假如我们把知识比作"鱼",那么教师的任务,就不能只是端出"鱼"来喂了。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国外教育界也提出"为迁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