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了MnO2-石墨烯(r-GO)修饰阴极对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MFC)的产电性能和体系有机质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MnO2和r-GO对SMFC阴极进行复合修饰,运行稳定后,MnO2-r-GO修饰阴极体系与空白阴极体系相比,最高产电电压从65.2 mV增大到325.7 mV;最大功率密度由0.28 mW.m-2增大到17.4 mW.m-2,并且体系的内阻由1157Ω显著降低到159Ω;空白阴极体系和MnO2-r-GO修饰阴极体系的COD去除率和氨氮(NH4+-N)去除率分别由25.8%和27.3%增大到37.0%和32.7%.  相似文献   

2.
厌氧-好氧一体式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淀粉废水的启动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好氧一体式折流板反应器,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以淀粉废水排放口底泥作为接种污泥,可以实现快速启动。启动过程的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 5℃~35℃,总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 4h ,容积负荷从0 .5kg/ (m3 ·d)逐渐升高到3.0 8kg/ (m3 ·d)时,第11d就将反应器启动成功,前3级厌氧反应器总的去除率达到75 % ,厌氧-好氧一体式折流板反应器总的去除率达到96 %。而后逐渐提高容积负荷,当容积负荷为10 .0kg/ (m3 ·d)时,COD去除率最高为96 % ,出水水质达到或接近国家污水排放二级标准(GB 8978- 96 )。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凝沉淀-两段接触氧化法处理制革区综合制革废水,经过半年多稳定运行,系统COD去除率达到96%,硫化物去除率达到99.5%,处理后出水的各项指标完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制革行业废水二级标准。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作了简单介绍,对系统调试、运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采用新型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对发酵废水进行了中试处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总有机负荷最高可达到8.88kg(COD)m-3d-1,系统去除率稳定在88.10%~96.88%,说明反应器处理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反应器结构合理,利于保持丰富、高活性的微生物,反应器厌氧区颗粒污泥TS高达83.9gL-1,VS/TS为56.9%~57.4%,比产甲烷活性为280~350mL(CH4)gvss-1d-1;好氧区固定化微生物TS高达64.03gL-1载体,VS/TS为94.02%~94.30%.反应器各功能区对废水的降解过程分析,说明反应器厌氧区和好氧区一体化结构合理,可将废水逐级降解,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图8表4参11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固定化降解含聚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鸿  宋华  刘江红  张广洲  芦艳 《环境化学》2013,32(3):419-424
采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降解含聚废水.将混合菌固定化制得的微生物固定化颗粒加入到含聚废水处理工艺的生化池单元中,进行含聚废水处理的模拟实验.通过曝气和添加营养物质的方式对含聚废水进行可生化性调整,以提高废水的生化比,使其达到可以生化处理的水平.实验流程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微生物固定化静态处理含聚污水3 d后,出水的PAM含量为82.2 mg.L-1,降解率可达83.6%;微生物固定化动态处理含聚废水3 d后,出水的水质指标趋于稳定,PAM含量为104 mg.L-1,降解率为79.2%;原油含量为8.5 mg.L-1,去除率为98.8%;CODCr含量为119 mg.L-1,去除率为85.5%.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的二级排放标准.利用紫外光谱分析PAM在微生物降解前后的光谱变化,结果表明经微生物降解后的PAM结构中的羟基和酰胺基已被降解.  相似文献   

6.
光伏产业清洗剂废水冬季生物处理难稳定达标.操作参数调控与工艺的优化组合对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及清洗剂废水稳定达标处理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验室摇瓶试验以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去除率、COD去除速率等为表征指标探究不同温度以及低温下p H、C/N(COD/NH_4~+-N)及处理工艺等对该废水生物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0℃下清洗剂废水生物处理效果受到明显抑制,21.5 h时COD去除率仅为49.7%,较30℃下降31.0%;偏碱性条件更利于该废水的处理.p H 8条件下COD去除率较p H为5.5时提高57.2%;初始C/N在8:1到32:1之间更利于该废水的处理.清洗剂废水在生物处理后期均出现降解停滞现象.进一步比较不同工艺下清洗剂废水的低温(15℃)处理效果,在15℃、p H 7-8和C/N 16:1条件下,相比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可将COD去除率提高7.5%左右;而两段式接触氧化法可将第二段处理中的COD去除率提高16.6%左右,最终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本研究通过两段式接触氧化实现了清洗剂废水的有效处理,但是该废水的降解动力学及两段式接触氧化体系中的微生物低温降解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图4表3参19)  相似文献   

7.
异养硝化微生物菌剂及其好氧颗粒污泥的脱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个相同的反应器(No.1、No.2、No.3)中,向活性污泥中投加异养硝化微生物菌剂,以批次试验和SBR试验的方式,研究了异养硝化微牛物菌剂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菌剂可以大幅度提高活性污泥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率.批次运行试验中,反应器No.1运行3 d,氨氮去除率大于98.11%,COD去除率大于99%.该投加菌剂的活性污泥每克干污泥的脱氮能力为15.77 mg d-1.以SBR方式运行16 d的试验中,可能是由于功能菌株的流失导致3个反应器的脱氮效果有逐步降低的趋势.采用该异养硝化脱氮微生物菌剂培育出的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对模拟废水进行了脱氮试验.在较低运行温度(11~13℃)下以SBR方式运行10 d,反应器处理效果稳定,氨氮去除率70.75%~76.42%,COD去除率在90%以上.该异养硝化好氧颗粒污泥每克干颗粒的脱氮能力为372.00 mg d-1.以上试验都没有发现硝酸氮和亚硝酸氮的积累.图5表1参19  相似文献   

8.
内电解-混凝组合技术对合成制药废水的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亮  王灿  季民  王郭城 《环境化学》2011,30(7):1311-1315
采用多级内电解反应器与混凝沉淀组合技术预处理典型合成制药废水.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技术对制药废水的COD去除率高于单一混凝技术和单一内电解技术;以PAM作为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优于Ca(OH)2,在PAM投加浓度为10 m.gL-1,pH值为8的条件下,内电解与混凝沉淀组合技术对制药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到30%.同时,组合...  相似文献   

9.
以太湖蓝藻水为主要处理对象,研究阳极区pH值对沉积型微生物燃料电池(Sediment Microbial Fuel Cell,SMFC)运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MFC系统阳极的碱性条件有利于功率密度的提高及污染物的去除.阳极初始pH值为5.5和8.5时,系统稳定运行功率密度和COD、VSS的去除率分别为3.5mW·m-2、7.3%、4.2%和5.4 mW·m-2、11.5%、9.2%.系统功率密度与污染物去除率呈正相关,污染物去除率越大,系统功率密度越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SO42-的高浓度有机物废水,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分别考察了1.6%和2.6%SO42-浓度下反应器运行性能、污泥性质和膜污染变化情况.经过110 d的运行时间对比发现,1.6%SO42-浓度下MBR获得的最大有机负荷为1.0kg·(m3·d)-1 COD,其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7.2%、92.5%和89.5%.2.6%SO42-浓度下微生物受到的抑制更强,其获得的最大有机负荷仅为0.5 kg·(m3·d)-1 COD,其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6.3%、82.6%和80.7%.此外,SO42-浓度为1.6%的反应器在更高的膜运行通量下,膜污染速率反而比2.6%系统更慢.进一步分析其污泥性质发...  相似文献   

11.
UASB反应器处理COD/SO4^2—=0.5有机废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使用UASB反应器处理COD/SO42-=0.5有机废水(温度为35±1℃)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UASB反应器可以较好地处理COD/SO42-=0.5的有机废水,COD去除负荷与SO42-去除负荷之比(ΔCOD/ΔSO42-)在1.0左右。当COD和SO42-的进水负荷分别为1.036g/L/d和2.086g/L/d时,其去除率可达70%和30%以上;而当COD和SO42-的进水负荷分别为2.489g/L/d和4.977g/L/d时,去除率仍可达50%和30%。(2)反应器中的细菌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菌和发酵性细菌,而产甲烷菌含量很少。(3)反应器中硫化物的抑制浓度为300mg/L,相应的硫化氢浓度为129mg/L。  相似文献   

12.
物化法是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对COD、Pb离子、Ni离子尤其是Pb离子、Ni离子的处理效果非常理想。COD的去除率达到80.1%,Pb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7.2%,Ni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8.1%,中间产出的污泥也可得到较好处理。  相似文献   

13.
分别研究了SBR法,水解酸化预处理及工艺组合对餐饮油脂废水的处理效果,确定了最佳处理工艺.同时,实验考察了曝气时间、污泥沉降比、溶解氧等因素与处理效果的关系,从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曝气时间为2 h、SV为30%、DO为3 mg.L-1的条件下,SBR工艺处理餐饮油脂废水中COD、动植物油脂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2%、82.5%;经水解酸化预处理,出水COD、动植物油脂平均浓度分别为1062.90 mg.L-1、50.66 mg.L-1,去除率均值分别为36.9%、83.5%;经水解酸化+SBR组合工艺处理后,废水出水COD平均浓度为93.66 mg.L-1,去除率高达94.8%,出水动植物油脂浓度为4.9 mg.L-1,去除率为98.25%.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节池-高密度沉淀池-活性砂滤池-消毒为主要处理工艺,处理钢铁工业废水并回用,介绍该工艺技术特点、主要构筑物的技术参数以及运行效果。工程监测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总硬度、浊度及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0%、85%及62%以上,出水水质各项指标均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19923-2005)要求。处理系统运行稳定,耐冲击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水热电催化氧化法降解高浓度苯胺废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CuO-MnO2-CeO2/C为催化剂,对COD=9000mg·l-1,NH3-N=700mg·l-1的模拟苯胺废水进行实验,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对实验的影响,以及pH值和温度对COD及NH3-N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225℃,pH=10.03时,用湿式催化氧化法(CWO)处理1h后,苯胺废水中COD的去除率高达90%左右,NH3-N的去除率可达94%以上.利用水热电催化氧化法,以RuO2/Ti为电极,NaCl为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135℃时COD和NH3-N的去除率都可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16.
采用15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剂,以葡萄糖配水、中药提取废水、啤酒废水、氨氮配水等为基质,分别测定了微生物菌剂的耗氧速率和厌氧比产甲烷速率,以单位菌剂对不同基质的耗氧速率和厌氧比产甲烷活性为指标,比较了各菌剂对废水的适配性.根据测定结果选择活性高的菌剂,在试验室进行了菌剂对废水的连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剂对同一种废水的好氧或厌氧活性不同,同种菌剂对不同废水的好氧和厌氧活性不同.废水的连续处理试验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No.8菌剂处理葡萄糖配水,系统有机负荷最高可达(COD)10.8 g L-1d-1,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采用No.10菌剂处理氨氮配水,好氧氨氮负荷可达(NH4-N )1.42 g L-1d-1,厌氧氨氮负荷可达(NH4-N )0.3 gL-1d-1,系统NH4-N 去除率可达90%以上.图2表3参8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推广应用于实际,构建以填充碳毡构成的三维结构为电极的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同步产电.对比分析序批运行和连续运行方式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以及MFC的产电性能.在序批实验中,5 d内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去除率分别达到91.1%和98.2%,处理结果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当MFC外接51Ω电阻时最大功率密度为27.88 m W/m~3.在连续实验中,污水以稳定流速(0.2 m L/min)自反应器底部注入,形成上流式连续运行模式,其水力停留时间(HRT)为5 d,此时出水中COD保持稳定,去除率变化范围为83.2%-97.4%,NH_4~+-N浓度逐渐降低保持在9.45 mg/L以下,反应器对污水中NH_4~+-N的去除效果较好,自第11天后出水中有NO_3~--N积累,导致总氮去除率较低.连续运行方式下MFC最大功率密度为582.5 m W/m~3,约是序批方式的21倍;平稳期平均输出电压为0.087 7 V,是序批运行时的2.9倍.结果表明在连续运行方式下,由于有机物得到补充,微生物可不断利用有机物用于产电,所以连续运行方式时MFC的产电性能更好,可以改善序批方式下输出电压较低的现象.最后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电极上微生物群落,发现主导微生物属于Thauera sp.、Saprospiraceae-UN sp.、OPB56-UN sp.,Thauera sp.是一类能以电极为电子供体而还原NO3--N的脱氮微生物.因此可通过富集此类脱氮菌来降低连续运行方式下出水NO3--N浓度,这为改善污水处理效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Fenton试剂-硫酸镁对广东某酵母厂经厌氧、好氧、缺氧处理后的酵母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采用Fenton试剂,在初始pH值为9、H2O2用量为5.55g/L、Fe2 加入量为1.41g/L、反应时间为20min的条件下,废水COD去除率达90%;继续采用硫酸镁对上清液进行处理,在调节pH为11~11.5、加入硫酸镁0.25~1.0g/L时,出水COD可降至138.0mg/L,颜色清澈。出水水质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9.
针对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SO42-有机物废水,采用MBR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研究,分别考察了1.6%和2.6%SO42-浓度下反应器容积负荷和污染物去除情况.经过110天的运行时间发现,进水SO42-浓度为1.6%的系统能获得更高的容积负荷和污染物去除效率,其最大容积负荷为1.0 kg·(m3·d)-1COD,COD去除率为97.7%;而另一方面较高的无机盐环境进水SO42-浓度为2.6%SO42-系统下,获得的最大容积负荷仅为0.5 kg·(m3·d)-1(按COD算),COD去除率为96.4%.在2.6%SO42-浓度下,微生物受到的抑制更强,有机物降解效果低于1.6%SO42-的系统.此外,氨...  相似文献   

20.
尿液是市政污水中氮、磷与COD的主要来源,将尿液从污水系统中分离单独处理可以缓解城市污水处理厂有机物、营养素的超负荷难题.以源分离的尿液为底物,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特征及其污染物去除效果,并进一步考察影响系统产电性能的因素.结果显示:在超过6个月的试验过程中,伴随有机物和总氮的减少,系统可保持长期稳定的功率输出.COD和总氮的最高去除率为92.9%和65.6%,系统最大输出功率为388.2 m W/m2,这也是迄今尿液微生物燃料电池所获得的最高功率.阳极碳毡表面菌群分析显示具有电化学活性的Arcobacter和具有发酵功能的Bacteroides为优势菌群.氨氮积累、微生物淤积以及尿液中的物质沉淀等是影响尿液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尿液微生物燃料电池高效地实现了在污染物去除的同时获得高输出功率,体系中Arcobacter是一种新型的胞外产电菌,其强电化学作用可利用在生物电能的获得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