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指导正确评价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效果及环境风险,根据辽宁省农田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特点,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应用生态风险模型,建立辽宁省地方标准(DB 21/T 2274-2014)——多环芳烃污染农田土壤生态修复标准,提出了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总多环芳烃浓度和苯并[a]芘环境当量总浓度限值。主要内容为: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总多环芳烃浓度低于2 mg/kg,生态修复完成后农田土壤中苯并[a]芘环境当量总浓度低于0.53 mg/kg。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大气降尘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和来源的解析,于2008年冬、春、夏、秋四个季节采集了北京昌平地区大气降尘样品,采用超声抽提方法,使用GC/MS测定了样品中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冬、春、夏、秋四个季节样品中多环芳烃总量分别为18.6μg/g、17.3μg/g、15.1μg/g和11.0μg/g,单体化合物均值分别为1.04μg/g、0.96μg/g、0.84μg/g和0.61μg/g。与其他城市监测结果比较可知:昌平地区大气降尘中PAHs含量相对较低。使用多种方法对降尘中的PAHs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化石燃料燃烧在不同季节中的贡献相对稳定,燃煤在冬季为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之一,在其他季节贡献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自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炼化废水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分离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淋洗和变化波长的紫外、荧光程序可测定炼化废水中痕量的16种PAHs。最优固相萃取条件为:15mL甲醇改进剂、10mL萃取柱活化溶剂、5mL/min的萃取流速、分3次共计15mL洗脱溶剂、0.5mL/min洗脱速率。在此优化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低于HJ 478—2009《水质多环芳烃的测定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标准曲线线性系数r≥0.999。  相似文献   

4.
张利  杨玖 《四川环境》2020,39(5):8-14
采用快速溶剂萃取、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同时比较了内标法与外标法两种定量方法。结果表明,进样口温度为310℃时,多环芳烃响应值最大。外标法中16种PAHs在10~5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测定方法检出限为1.46~6.90μg/kg;内标法,相对响应因子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16种PAHs的方法检出限为0.10~0.32μg/kg,两种定量方法测定标准样品结果均在标准质控范围,符合质量控制要求。同时,经t检验,部分项目有显著性差异。由于外标法受干扰因素较大,因此建议使用内标法定量,该方法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土壤中PAHs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河道底泥中微生物的生化呼吸线来表征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对河道自净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生物促进剂对微生物具有激活作用,使微生物的累积耗氧量明显增加,有效地提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复合酶生物促进剂能够有效地修复受萘污染的底泥,修复后底泥中多环芳烃萘的释放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样,并可显著降低底泥对上覆水...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荧光检测器分析宝鸡市PM2. 5中16种EPA优控多环芳烃。研究结果表明PM2. 5中高环多环芳烃浓度高于低环多环芳烃,SPSS分析得出PM2. 5的浓度与多环芳烃浓度呈正相关。用比值分析得到宝鸡市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是煤炭燃烧和汽车尾气。计算多环芳烃的毒性当量(TEQ)和致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宝鸡市除了婴儿外其他年龄段的人群都存在不同的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7.
镇江东部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董铮  曹旭静  梅雯 《四川环境》2009,28(6):15-17
分析了镇江东部扬中地区土壤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含量特征及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的多环芳烃总量为2.4~49.9μg/Kg,其中荧蒽的含量最高,同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其污染水平比较低。5个采样点PAHs含量表明有两个点受工业企业影响,其他3个点具有类似的面源污染即地质成因来源。  相似文献   

8.
谢帆  樊丽  逯秋源  姚芸  熊骏  关杰 《四川环境》2022,(2):281-288
近年来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由无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和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等)污染的土壤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风险,引起了广泛关注.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 remediation,EK)是一种可原位修复污染土壤的技术,由于其对污染场地修复的高效性,现已成为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  相似文献   

9.
本文表征了三峡库区典型次级支流(梁滩河)表层沉积物中18种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并对其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进行了探讨。18种PAHs的总浓度(∑18 PAHs)范围为198.5~4349 ng/g-dw(干重),平均浓度为1441ng/g,中值为1160 ng/g。与其他地区沉积物污染情况相比,梁滩河沉积物中PAHs浓度处于中等偏低的污染程度,支流污染程显著高于干流,流经城镇的右支污染程度显著高于流经农村或人口较少的左支和主干流。大部分采样点以高环(4~6环)PAHs污染为主。PAHs源解析结果表明,梁滩河表层沉积物中PAHs污染以燃烧源为主,主要源于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的不完全燃烧。沉积物中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因子(TEF)值为39.38~384.37 ngTEQ/g,平均值110.94 ngTEQ/g。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右支流的两个采样点R3和R4点沉积物中PAHs可能存在生物负效应影响,R4点的高风险可能与附近白市驿机场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采用快速溶剂提取(ASE)—凝胶渗透色谱(GP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农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PAHs)。优化了ASE的提取溶剂和GPC的净化时间,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拥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和检出限。对济南市某农田土壤样品进行了测定,共检出5种PAHs,总浓度为26.8μg/kg,参照Maliszewska-Kordybach土壤中PAHs污染分级方法,属于无污染水平,同时参考荷兰土壤质量标准中10种PAHs标准限值,均未超标。  相似文献   

11.
微山湖养殖湖区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曦  韩宝平  蒋欢  刘抗 《四川环境》2010,29(6):21-24
采用HPLC定量分析微山湖养殖湖区水体中16种优先控制PAHs的总量浓度范围在5348.8~12970.8ng/L之间,平均值为8671.5ng/L,处于中等偏高污染水平;养殖湖区水体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养殖船只的石油泄露及煤炭、木材与石油的不完全燃烧,PAHs的组成以2~3环为主。  相似文献   

12.
燃煤烟气多环芳烃的生成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春玲 《青海环境》2009,19(3):139-141,150
燃煤产生的污染物中含有多环芳烃的有机污染物,它们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危害使得对其生成迁移及控制规律的研究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关注,多环芳烃的排放控制已经成为一个新热点,也越来越在环保领域里得到高度重视。文章分析了燃煤过程多环芳烃生成的内在影响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讨论了湿法除尘器和电除尘器对多环芳烃的脱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刘斌 《青海环境》2014,(1):36-39
近年来,冰川中可持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简要介绍了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科学意义及现状,着重阐述了POPs中PAHs在极地和高海拔高山地区雪冰中的环境化学行为及其研究现状。全文后面我们综述了冰雪中多环芳烃的预处理及分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对石马河河口及滨岸带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来源及贡献率进行解析,分别于2021年4月(平水期)和7月(丰水期)采集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水样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内PAHs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原油泄漏、煤炭燃烧、交通运输及生物质燃烧等,其中,交通运输源对研究区沉积物中PAHs的贡献率超过60%;交通运输及煤炭燃烧源对地表水中PAHs的贡献率之和接近80%;原油泄漏与交通运输源对研究区悬浮颗粒中PAHs的贡献率之和接近70%。研究结果可为石马河地区水资源绿色开发与PAHs污染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PAHs是具有"三致"作用且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险污染物.植物修复作为一种绿色经济的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PAHs污染土壤的治理中.综述了植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效能、机制及有关强化技术的研究现状,为提高植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有效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多环芳烃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多环芳烃是一类已被证实具有致癌作用的碳氢化合物,它不仅可以诱发皮肤癌,还可诱发肺癌。列出16种多环芳烃的化学性质和致癌的强弱程度,并且从燃煤和油田开发角度出发分析了多环芳烃的污染情况,提出了具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环境中的多环芳烃,尤其是大气、土壤、水体中的多环芳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了室内室外多环芳烃的浓度,以及几十年来的变迁,简述了多环芳烃的检测标准及其适用性、多环芳烃的分离与富集、迁移和转化方式,并对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的富集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新型的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和热脱附系统(TDU)结合的气相色谱(GC)测定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方法。考察了萃取时间、搅拌条件及萃取温度对实验的影响,对7种多环芳烃(萘、荧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ghi]苝、茚并[1,2,3-cd]芘和苯并[a]芘)的加标回收率为89.17%~99.3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5.6%(n=3)。通过实际样品中PAHs的分析表明,该法快速、灵敏、简单,能满足痕量分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大港油田大气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并对大港油田地区大气特征构成及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作了初步分析,得出大港油田地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类型为燃油型,并据此提出了防治多环芳烃污染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修复石油开采工艺过程中对环境土壤造成的污染,对植物修复土壤方法进行盆栽实验。采用紫花苜蓿和多花黑麦草两种植物,对油田固体污染物进行植物修复实验,并考察石油污染土壤的不同比例系数稀释对比和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两种不同科类植物的修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多花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富集迁移效果明显,提高了生物可利用性,降低了土壤毒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