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斜长石,这种低温下稳定的KAlSi_3O_8三斜晶系,空间群为Cl。Al和Si是有序的,在结晶学上占有特殊的位置(Eailey and-Taylor,1955)。微斜长石双晶借形变作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和机械剪切作用生长而成。伯吉尔德(Boggild,1911)记述了具三斜晶系外形的无双晶微斜长石的出现呈蔓生状(Cvergrowth)于十字格子状微斜长石之上。十字格  相似文献   

2.
粉末X射线衍射测量蒙脱石结构有序度,采用v/p值法仅反映c轴方向有序度,不能代表a、b轴方向有序度。作者提出(02)反射带峰形不对称程度是b轴有序程度的直观反映,将该峰峰高(H)与2/3高宽(W)的比值定义为蒙脱石晶体结构的b轴有序度,H/W值越大,b轴有序度越高,反之,朽序度低。H/W值对蒙脱石原矿评价与应用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激发-发射矩阵(EEM)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深水型水源水库热分层期溶解性有机物(DOM)性质及其膜污染特性随水深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体热分层导致DOM质量浓度和性质也表现出分层特征。变温层受光化学降解影响较大,DOM质量浓度较低,同时受藻类等浮游植物分泌的内源有机物影响,DOM芳香度较低,类富里酸有机物(C1组分)和类腐殖酸有机物(C2组分)荧光强度较低,但类色氨酸有机物(C3组分)荧光强度较高;斜温层DOM受径流输入影响较大,DOM质量浓度和芳香度较高,C1和C2组分荧光强度较高。膜污染方面,变温层DOM造成的总污染最大,但可逆性较好,斜温层和等温层DOM造成的总污染较低,但可逆性较差;对超滤过程中不同荧光组分迁移的分析表明,超滤膜对C3组分截留率较高,但反冲洗对被截留的C3组分去除效果较好,而被膜截留的C1和C2组分较难被反冲洗去除。  相似文献   

4.
东溪—南关岭金矿是在北淮阳东段发现的第一个原生金矿,钾长石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对矿石中钾长石的形态、成分和结构标型等进行分析,发现该金矿中钾长石主要为冰长石,是部分有序的单斜晶系低温钾长石,说明该矿床不仅成矿温度低,且初始成矿流体富K,成矿过程中存在石英—冰长石—金(银)矿化阶段,钾长石蚀变与金成矿作用同期发生。  相似文献   

5.
李凯  王晓东  黄廷林  李舒  刘双 《环境科学》2019,40(1):185-191
利用激发-发射矩阵(EEM)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深水型水源水库热分层期溶解性有机物(DOM)性质及其膜污染特性随水深的变化.结果表明,水体热分层导致DOM质量浓度和性质也表现出分层特征.变温层受光化学降解影响较大,DOM质量浓度较低,同时受藻类等浮游植物分泌的内源有机物影响,DOM芳香度较低,类富里酸有机物(C1组分)和类腐殖酸有机物(C2组分)荧光强度较低,但类色氨酸有机物(C3组分)荧光强度较高;斜温层DOM受径流输入影响较大,DOM质量浓度和芳香度较高,C1和C2组分荧光强度较高.膜污染方面,变温层DOM造成的总污染最大,但可逆性较好,斜温层和等温层DOM造成的总污染较低,但可逆性较差;对超滤过程中不同荧光组分迁移的分析表明,超滤膜对C3组分截留率较高,但反冲洗对被截留的C3组分去除效果较好,而被膜截留的C1和C2组分较难被反冲洗去除.  相似文献   

6.
无锡市景观指数的粒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文以无锡市2010年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基于自然地理和人为干扰两类因素的因子加权叠加模型,以此获取研究区的生态贡献等级斑块,运用ArcGIS 10.0,Fragstats 4.0和CS 2.2软件计算并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平原地区不同景观指数随粒度增粗的变化特征及其适宜的研究尺度域.结果表明,随粒度变粗,景观指数受空间粒度的影响显著,存在特定的粒度范围.其中,类型水平,景观水平以及景观连接度指数的尺度域不完全相同,粒度分别为2~30,2~10和2~7个栅格单元,研究区尺度域以2~7个栅格单元即60~210 m为宜;景观连接度指数得到的尺度域更精准,粒度依赖性更明显,适宜于粒度效应研究,但是不同景观连接度指数对粒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正> 斜长石的有序度取决于结晶时的热力条件及其后来的热力变化。但是,在地质测温中有序度的运用,由于动力因素的影响使问题复杂化。因此,只有当动力因素不具决定作用时,研究某些矿物生成过程中斜长石的结构状态才有意义。中-高温变质作用可归于这种过程。 低温斜长石的结构状态不能灵敏地反应其形成时的热力条件,因为当温度低于400℃时达到有序度平  相似文献   

8.
四、毒砂过去认为毒砂属斜方晶系 a_0=6.43(?),b_0=9.55(?),Co=5.69(?),Z=8,可能的空间群为Pmmm,Pmmn,Cmm2,Cmmm 和 CZZZ。后来的工作证明对称稍有畸变,呈单斜或三斜对称。M.J.伯格(Buerger,1936)和森本信男等(1961)对毒砂的结构作了测定,认为一般毒砂为三斜晶系,其空间群是 Ci-P(?)。晶胞参数,天然产出的为 a_0=5.744±0.002(?),b_0=5.675±0.001(?),Co=5.785  相似文献   

9.
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斜生栅藻细胞的生长状况、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作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五氯酚(0,0.02,0.05,0.10,0.50,1.00 mg/L)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效应.24,48,72,96和120 h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EC50分别为0.883,0.283,0.225,0.168和0.192 mg/L.斜生栅藻生长受抑制程度随五氯酚质量浓度增加而加强,当五氯酚的质量浓度超过0.50 mg/L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染毒96 h的斜生栅藻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随着五氯酚质量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色素比例失调,色素对五氯酚的敏感程度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色素含量的减少呈明显线性相关(r=0.793,n=6).   相似文献   

10.
研究并分析了EM菌和LAS菌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和油脂积累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添加上述2种细菌对城市污水中斜生栅藻的干重和油脂产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油脂产量分别提高了36.2%和21.5%.通过对生成的脂肪酸甲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EM菌的添加提升了斜生栅藻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利于提升所得生物柴油的质量.培养结束后污水的菌群结构分析显示投加细菌会增加污水中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且相比于对照组,加菌后的试验组中?-Proteobacteria、?-Proteobacteria丰度有所提高,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FVCOM数值模型,针对杭州湾南岸区域,采用移动固边界的方法,对1984年、2010年以及2020年(规划岸线)3个不同时期杭州湾南岸区域的岸线地形进行了模拟,计算了各个时期水动力场。通过对比发现,在人工及自然因素长期对近岸岸线地形的共同改变作用下,金塘水道区域3个时期水动力场有较显著变化。分析宁波舟山海域间水道的三个过流断面的流量发现,3个年代流量有累积变化的趋势。经过进一步分析可推测,在落潮流挟沙能力足够的条件下,水动力的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南岸及金塘水道区域宁波港(镇海区、北仑区)的淤积,从而影响该区域港口航道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的水量水质联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为了摸清流(区)域水资源总量中不同水质的水量分布与变化情况,急需探讨和建立水资源数量和质量联合评价的体系与方法。针对地表来用水状况,分别从单元(集总)系统和复合(分布)系统出发,提出水量与水质联合评价的途径,以华北滦河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流(区)域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时空分布状况,能够为流(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配置和水环境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伊犁河是中哈两国重要的跨境河流,近年来,伊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变化引起中哈两国高度关注。文章基于MODIS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分析了2000-2014年伊犁河流域最大植被覆盖度的动态变化,以间接反映其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从西到东逐渐增加的趋势,该流域最大植被覆盖度年际间有波动,且波动幅度较大。(2)以最大植被覆盖度的变化率作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监测的参考指标,结果显示15 a间该流域的植被覆盖经历了"先衰退后缓慢恢复"的过程,且2010年以后基本趋于稳定。(3)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该流域植被覆盖较少的区域有变好的趋势,植被覆盖较好的区域反而表现出恶化的趋势,这可能与区域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有关。此外,伊犁河流域三角洲地区、伊犁河谷地及其中上游等地区植被覆盖出现恶化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 JNU49)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金属Pb2+、Cr3+、Cr6+对斜生栅藻生物量积累、光合性能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Pb2+、Cr3+、Cr6+对斜生栅藻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2.94、121.15、23.65μmol·L-1.半数抑制浓度胁迫下,斜生栅藻的放氧速率分别在第2~8 d(Pb2+胁迫)、1~3 d(Cr3+、Cr6+胁迫)受到明显抑制,而呼吸速率无明显变化;Pb2+胁迫下,斜生栅藻光系统Ⅱ(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实际光能转化效率(Yield)、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均明显低于对照,光化学淬灭(qP)从第1~5 d高于对照,而第6~8 d则显著低于对照;Cr3+和Cr6+胁迫对斜生栅藻光合性能的影响不如Pb2+胁迫明显.斜生栅藻丙二醛(MDA)含量在重金属胁迫下变高,以第3、4 d尤为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于第3、4 d较为明显;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抗氧化活性(T-AOC)在重金属胁迫下均小幅度提升.通过本研究发现,斜生栅藻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SOD活性等指标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均较为灵敏,可作为评估重金属胁迫对微藻危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范围判断的错误。论文着重讨论并修正了耦合度公式出现的错误,并将之推广到n个系统。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度公式,建立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单元2003—2014年三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在2003—2014年间,从总体来看,耦合度和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来看,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1个省域单元耦合度具备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然而,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6.
遴选斑块面积、斑块分离度、斑块聚集度、斑块优势度和景观比例等景观指数,借助Fragstats3.3和ArcGis10.2软件计算分析,对比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前后云南省景观格局的变化,探讨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于云南省生态安全格局的提升和优化效应。结果显示: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作为生态源地的生态红线区域面积和所占景观比例(PLAND)有所增大;最大斑块指数(LPI)和斑块优势度(Do)都有所提升,生态保护源地在整个景观中占优势的程度提高了,从而使其在景观中的支配地位得到了较大提升;表征生态源地的连通性指数斑块分离度(SPLI)、景观形状指数(LSI)数值呈现减小的变化、斑块聚合度(AI)和斑块凝聚度(PCI)则出现增大的变化,连通性指数的计算结果都表明,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高了生态源地内部的连通性,从而增加了生态源地抗干扰的能力。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使得景观格局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维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范围判断的错误。论文着重讨论并修正了耦合度公式出现的错误,并将之推广到n个系统。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度公式,建立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单元2003—2014年三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在2003—2014年间,从总体来看,耦合度和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来看,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1个省域单元耦合度具备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然而,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8.
该文采用长期搅拌法制备n C_(60)悬浊液,以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测试藻种,研究了n C_(60)与斜生栅藻的相互作用效应及环境因素包括p H、离子强度和天然有机物的影响。结果表明,n C_(60)对斜生栅藻的长期作用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作用;环境因素影响n C_(60)与斜生栅藻的作用效应:离子强度和天然有机物的存在能加速n C_(60)在水中的聚集沉降,使环境中分散态n C_(60)浓度降低,促进斜生栅藻细胞生长;而p H值对两者的相互作用影响不大。综上,可知在水介质中n C_(60)的存在状态是影响n C_(60)对斜生栅藻生物毒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已知化学成份的斜长石(钠长石(NaAlSi_3O_8)-钙长石(CaAl_2Si_2O_8)类质同象系列),Al-si 有序度的鉴定通常利用粉末伦琴射线衍射图谱上131—131线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华夏文明的历史与未来。如何实现流域内生态本底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黄河流域9省(区)推进"大保护、大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绕不开的时代之问。本文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与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从生态本底、经济社会两大领域选择18项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黄河流域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Yellow River Eco-civilization Index,YECI),对2012—2018年黄河流域9省(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展开实证研究。通过相关分析,选取6项核心指标构建简约版黄河流域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Key-version of Yellow River Eco-civilization Index,K-YECI)。结合7年间9省(区)排名变化,运用SPSS展开聚类分析,指出了黄河流域9省(区)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势与短板。结果显示,稳定协调类省(区)生态本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优势明显;中度协调类省(区)以生态本底或经济社会为单一驱动,二者之间协调度较为均衡;相对协调类省(区)生态本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