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臭氧二级传递标准量值传递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臭氧(O_3)二级传递标准对O_3三级传递标准进行量值传递,开展了对分析类型、发生类型等不同类型O_3三级传递标准的量值传递实验。分析类型O_3三级传递标准6组校准斜率的相对标准偏差Sm为0.19%、截距的标准偏差SI为0.25 nmol/mol;发生类型O_3三级传递标准6组校准的Sm为0.67%、SI为0.20 nmol/mol,均符合美国环保局O_3二级传递标准量值传递的评价指标:6组多点校准斜率的相对标准偏差Sm≤3.7%,截距的标准偏差SI≤1.5 nmol/mol。进一步对分析类型、发生类型O_3三级传递标准分别进行了6个月的量值传递时间稳定性考察,O_3三级传递标准新的斜率与最近6组斜率均值的比值为0.965~1.037,且新计算的斜率的相对标准偏差Sm为0.37%~1.87%,截距的标准偏差SI为0.20~0.52 nmol/mol,均符合美国环保局量值传递评价指标的要求,建议至少每6个月采用O_3二级传递标准开展一次量值传递。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美国环境空气监测培训课程设置的方法和结构,分析了其在课程的目标规划、内容设计和指导人员自学方面的主要做法,总结出应从监测人员能力和知识要求角度设定培训目标,以技术性实用性内容为主设计课程环节,将指导支持人员自学摆在更突出位置。借鉴美国经验,文章对探索我国环境空气监测培训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温室气体监测量值传递与质量控制体系,对于保障温室气体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计量溯源性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气象组织于1989年组建了全球大气观测网络,欧洲、美国也分别建立了区域、城市温室气体监测系统。相比之下,我国温室气体监测起步较晚。因此,亟需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温室气体监测量值传递与质量控制体系,为准确核验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通过总结国际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与传递体系、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体系等的先进经验,对我国温室气体监测提出以下建议:设立满足排放量准确评估要求的数据质量目标;研制独立自主、国际等效的高准确度基准标气;加快构建量值传递与质量控制体系,并建立健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探索研究其他温室气体监测量值溯源与传递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控网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的监测事权上收后,对监测数据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定量化评价已成为考核运维公司工作成果、评估国控网数据质量、编制数据质量报告的迫切需求。为加强中国环境空气数据质量核查体系的建设,总结了美国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质量核查体系及其相关的技术规范,简要介绍其包含的各类核查项目和主要特点,提出了建设中国环境空气数据质量核查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环境空气中臭氧API评价应考虑臭氧超标影响范围、臭氧超标小时数和超标平均浓度对臭氧API修正。  相似文献   

6.
对5台主流动态校准仪开展臭氧间接传递技术研究,对动态校准仪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及臭氧传递的线性方程等性能参数进行了实验室考察。总体而言,发生型动态校准仪和分析型动态校准仪均可用于臭氧传递工作中。分析型动态校准仪可直接进行臭氧传递,发生型动态校准仪在臭氧传递前必须进行预校准。建议至少每3个月对发生型动态校准仪进行1次臭氧传递,每6个月对分析型动态校准仪进行1次臭氧传递。  相似文献   

7.
紫外光度法臭氧自动监测仪及其标准传递方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污染问题已成为大气环境保护领域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对臭氧进行自动监测是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需要,文中介绍了臭氧自动监测仪和臭氧量值溯源体系,重点探讨了臭氧监测干扰因素及标准传递方法,并通过实验比较验证了带光度计的臭氧校准仪具有较好的输出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5年9个城市53台现场臭氧分析仪的现场比对核查结果,比较研究了稳健统计方法和一般统计方法在评价国控网臭氧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和精密性上的应用。研究表明:稳健统计能够在不剔除异常数据的前提下降低异常值对正确评价臭氧自动监测数据质量的影响,适合评价现场比对核查结果;采用Hubers方法进行稳健统计,2015年国控网臭氧日常浓度点相对偏差的95%置信区间约为-0.1%至4.5%,95%预测区间为-14.0%~18.3%,变异系数约为9.5%,数据质量仍有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欧盟臭氧(O3)监测与评价起步相对较早。对比中国和欧盟O3例行评价,欧盟在O3标准限值、保护对象、评价指标、评价时间尺度、参评点位类型的设定和选取,以及O3浓度与前体物排放量的关联性分析等方面,均对中国O3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2017—2020年石家庄市8个国控站点O3观测数据为分析案例,采用欧盟常用的日最大8 h滑动平均浓度(MDA8)第4高值,以及O3暴露指标SOMO35和AOT40等3项评价指标,开展了尝试性评价应用和浓度对比。对照欧盟O3评价指标应用经验,未来可考虑从兼顾两类功能区、丰富评价指标、扩展参评点位类型、纳入暴露影响评估、关联前体物排放变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国环境空气O3评价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其对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数据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岛市环境空气臭氧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静  董君  陶红蕾 《干旱环境监测》2013,(4):150-153,173
青岛市是国家环保部确定的臭氧试点监测城市之一。文章结合青岛市市南区东部和四方区空气子站2008—2011年的试点监测数据,从区域差异、时间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青岛市的臭氧污染特征,结果表明:①二区域臭氧浓度的日分布均呈现“单峰型”,12:00~15:00是一天中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段;②每月监测累积值市南区东部呈现“双峰型”,四方区呈现“单峰型”;③二区域臭氧污染最突出的月份均为5月;④二区域臭氧平均浓度从高到低季节排序略有差异;⑤2009年二区域臭氧污染最严重,该年四季中春季臭氧污染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含有臭氧发生器的动态校准仪发生的臭氧浓度进行多角度跟踪审查,对其臭氧浓度的复现性进行了评估。总体上,动态校准仪臭氧发生器发生的臭氧浓度存在较大漂移,复现性较差,与臭氧组件的稳定性有很大关系。建议参照美国的臭氧传递分级标准,把动态校准仪作为Level 4级别的传递标准,使用专门用于校准的臭氧分析仪作为Level 3级别的传递标准,在子站现场对动态校准仪和监测用臭氧分析仪进行标准传递,并适当增加传递频次。  相似文献   

12.
2018年夏季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开始前,中国监测总站对山东、江苏2个省份19个城市共计85个国控站点开展O3专项质控工作。结果表明,保障区域O3监测数据低、中、高浓度点相对误差变异系数分别为4. 7%、4. 3%和4. 8%,95%预测区间分别为[-7. 4%,9. 0%]、[-6. 9%,8. 3%]和[-8. 0%,8. 4%]。与之相比,2018年全国范围内开展外部比对的1 346个国控站点O3监测数据低、中、高浓度点相对误差变异系数分别为7. 4%、6. 5%和6. 2%,95%预测区间分别为[-13. 1%,15. 4%]、[-11. 7%,13. 2%]和[-11. 6%,12. 2%]。通过专项质控工作,保障区域O3监测数据质量明显提升,能够为夏季重大活动保障提供更为准确、可比的O3监测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美国空气质量监测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行动指南。近年来,中国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发展迅猛,但新的空气质量管理目标对空气质量监测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中国空气质量监测能力,文章总结了美国空气质量监测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美国系统谋划监测战略、合理布设监测网络、严格控制数据质量、开展污染组分分析、科学应用监测结果、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等方面的经验,为中国发展和完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提供参考,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无锡市区环境空气污染物的连续监测,对新冠疫情期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月疫情期间,无锡市环境空气质量同比与环比均有明显好转,AQI指数在24~80,均为优良天.这可能与全社会生产、生活、活动有极大变动有关,可指导空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努力方向.从单项指标看,除O3以外的其他5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相似文献   

15.
选取衡阳市区和衡山背景站臭氧自动监测数据,分析两地的臭氧污染特征。对空气质量的优良率情况、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典型时段的浓度变化特征、臭氧浓度的月际变化特征和臭氧与PM_(2.5)的关联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云及阴雨天气时,衡阳市区的臭氧浓度日变化幅度大于衡山背景站。夏季,衡阳市区和衡山背景站的臭氧浓度的日变化特征规律差异较大,臭氧浓度分布比较分散,前者为典型的单峰形,后者则波动平缓。冬季,日变化幅度不大,但衡阳市区的臭氧浓度明显低于衡山背景站。衡山背景站和衡阳市区的臭氧基本同步变化,但日均值高于衡阳市区。  相似文献   

16.
气象条件对沈阳市环境空气臭氧浓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3年沈阳市环境空气监测点位臭氧监测数据,分析沈阳臭氧浓度变化特征,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其对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沈阳市不同区域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臭氧浓度日变化呈单峰趋势,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最小值出现在6:00左右;臭氧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臭氧浓度最高,春秋次之,冬季最低;臭氧浓度受温度、风速、湿度、能见度、天气情况影响,臭氧浓度变化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是评价、考核空气质量状况的基本依据。为了保证在不同时空、不同环境状况下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各个国家或组织在制定的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标准状态(温度和压力)进行了定义。但是,由于标准状态定义不同,即使是同一环境状况下的同一实测结果进行标化计算后的污染物浓度也不相同,达不到可比性的基本原则。因此,建议中国在未来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所采用的标准状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