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内简讯     
“化学汽提”脱除聚氯乙烯中残留的氯乙烯氯乙烯是一种致癌物质。悬浮法生产聚氯乙烯树脂产品中,一般残留有氯乙烯数百至数千 ppm。这些残留的氯乙烯在树脂加工及产品应用中,将会危害人们的健康,因此脱除聚氯乙烯中的残留氯乙烯单体,是当前国内研究的课题。目前,国外降低聚氯乙烯树脂残留氯乙烯普遍采用塔式汽提法。我厂采用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就是选用具有某些特性的化学助剂于聚合配方之中,在改进树脂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氯乙烯单体合成精馏排出的尾气中含氯乙烯8-12%。按年产一万吨聚氯乙烯计,排出氯乙烯约125吨左右。因此,对空气的污染程度是很严重的。我厂于1980年7月建立了N-甲基吡咯烷酮(以下简称NMP)吸收法回收氯乙烯的工业装置,至今已投产17个月。实践证明,NMP  相似文献   

3.
用活性碳纤维毡回收废气中的氯乙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文智  董艺  刘彦波  王雪  米慧 《化工环保》2006,26(3):255-256
目前,对电石法生产氯乙烯装置所产生的高浓度氯乙烯废气一般采用颗粒活性炭吸附处理工艺,但此工艺流程长,需要反复加压、减压、降温、升温,还需要氮气置换等复杂的过程,且对氯乙烯废气的吸附回收率低,装置投资和运行费用高,且运行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方法以活性炭采样管采样,于常温下用二硫化碳解吸,在3%PEG-600/上试101白色硅烷化担体(60—80目)柱上,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外标法,定量测定大气中的氯乙烯.最小检出量为1×10~(-8)克,采用标准溶液法配制氯乙烯标样.该方法简易可行,重现性好,适用于大气中氯乙烯的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5.
单新良 《化工环保》1993,13(4):231-235
对大气和废水中的微量氯乙烯、偏氯乙烯,采用气相色谱法进行了定量分析探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选用10%氯代十八烷/6201红色担体为固定相,在柱温50℃下进行定量分析,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氯乙烯的回收率为80.2%-106.7%,偏氯乙烯的回收率为83.2%-104.3%。  相似文献   

6.
在聚氯乙烯生产过程中,氯乙烯的流失,除跑、冒、滴、漏等设备性流失外,主要是可以计量与监测的系统性排放流失。这些流失大多是可以控制的。控制氯乙烯的流失量,充分回收利用资源,具有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1.聚氯乙烯生产排放氯乙烯的现状通过对上海天原化工厂、锦西化工厂、吉林电石厂和无锡县电化厂四个聚氯乙烯生产厂的查定,氯乙烯排放的实测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见,四个生产厂氯乙烯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各不相同,主要原因在于采用工  相似文献   

7.
国外动态     
两级生物法处理氯代烃污染的地下水ChemicalEnginering,105[12],19(1998)被全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TCE)污染的地下水很难用生物法处理,因为降解过程中生成的环氧化物会使细菌中毒。德国工程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分离出几种菌...  相似文献   

8.
根据氯乙烯合成工段乙炔损失形式设计的测定物料损失程序和推导的计算公式,利用控制生产的检测分析数据即可查定电石消耗和测定物料损失,不需增加新检测点和校验乙炔流量的准确性,从而避免了用常规法查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9.
在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合成工段水洗塔下水的处理中需要从酸性废水中脱除微量氯化汞。活性炭吸附是一种适用、方便、常用的含汞废水处理方法。为了解活性炭吸附法的基本规律,我们用太原新华厂生产的22-30活性炭,对配制的含盐酸1%的 HgCl_2溶液进行吸附脱汞研究,浓度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定。  相似文献   

10.
正从国家专利局获悉,由新疆天业集团研究院自主研究开发的专利技术"一种电石法氯乙烯气体中氯化汞的脱除方法"获得第十七届中国发明专利奖,是继天业集团汞减排成套核心技术固汞催化剂之后,气相脱汞方法再获国家发明专利奖。天业集团研究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管理和核  相似文献   

11.
本法用活性炭采样管捕集空气中的氧乙烯,二硫化碳作解吸剂,以40—60目上试501有机担体填充1米不锈钢色谱柱,氢火焰检测器测定空气中的氯乙烯含量,最低检测浓度为0.2ppm。为氯乙烯的治理及评价提供了简便、快速、可靠、高灵敏度和样品能保存两周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国际化学专家建议将二氯乙烯和环氧乙烷 2种危险农药列入受全球贸易严格控制的化学品名单。这项决定是由联合国鹿特丹贸易协定临时化学审察委员会不久前在日内瓦会议上做出的。鹿特丹贸易协定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新的全球系统 ,即在进行受政府禁止和控制的化学品贸易之前 ,必须事先获得进口国的同意。该委员会建议将二氯乙烯和环氧乙烷列入受控化学品名单 ,是仅指其作为农药的应用 ,而其作为工业原料的应用则不包括在内。2种农药将被列入全球贸易受控化学品名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厂生产聚氯乙烯树脂的单体——氯乙烯的过程中,合成气含有过量5-10%的HCl及HgCl_2的升华物。以往,该合成气在净化过程中,不经除汞处理,大部分的汞化物在填料水  相似文献   

14.
在采用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的过程中 ,常常有大量的高浓度二氯乙烷废气排出 ,有些场合其质量浓度高达数十万毫克每立方米。由于二氯乙烷是生产氯乙烯的原料 ,它的排放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提高生产成本 ,而且会严重污染环境。因此 ,采取有效措施回收净化高浓度二氯乙烷废气 ,不仅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 ,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结合对某厂高浓度二氯乙烷废气的治理实践 ,介绍一种利用活性炭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处理高浓度二氯乙烷废气的工艺。1 废气的性质及处理要求废气流量为 2 0 0 0m3/h ;废气中二氯乙烷质量浓度为 2 0 0 0 0 0mg/…  相似文献   

15.
高凤霞 《化工环保》2005,25(3):251-252
德国Uhde GmbH公司开发了一种Uhde/Vinnolit沸腾反应器(UVBR),用于乙烯直接氯化(DC)法生产二氯乙烷(EDC)。采用该技术的小试研究规模为3000t/a,生产的EDC不经蒸馏即可达到99.3%以上的纯度,可直接用作生产氯乙烯单体(VCM)的原料。与传统的Vinnolit乙烯直接氯化(DC)工艺相比,应用UVBR后,能耗费用(包括低压蒸汽、冷却水和电耗)、原料损失分别由前者的630美元/t、40美元/t降至50美元/t、5美元/t,设备费用也减少15%-20%。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命周期分析的致癌排放物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致癌物的环境行为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关系,采用生命周期分析法探讨了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模型,并根据模型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致癌排放物中,Cr6+危害最大,达到1.91×103a/kg,As次之,为0.78 a/kg,氯乙烯危害最小。根据这一结果可以确定污染物的主次及治理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初期以前,国内外在 PVC(聚氯乙烯树脂)生产中有大量单体 VCM(氯乙烯)放空。如美国,估计放空量约达6%,每年约有20万吨 VCM 逸散入大气中。如此大量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七十年代初,国外工业化国家相继发现了 VCM 致癌的病例,并逐步证实了更广范围的 VCM 慢性中毒症状,这时,才引起了普遍的重视。在此后不到十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以电石、氯化氢为原料合成氯乙烯是在浸有氯化汞的活性炭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在反应过程中,由于氯化汞的升华、原料气中杂质的毒化、副产物的覆盖,以及催化剂磨损粉末将活性炭孔隙堵塞等原因,使催化剂的表面积下降、活性衰退而致失效。我厂失效的废催化剂为8—10吨/年。化工部要求各厂将此类废催化剂集中到某汞矿统一处理。但由于运输条件所限,我厂的废催化剂不能及时运出,加之  相似文献   

19.
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二甲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惠中 《化工环保》1993,13(6):371-373
1 前言二甲胺的定量测定报道最多的是气相色谱法。以2.4-二硝基氯苯、顺丁烯二酸酐-氯乙烯共聚物、二硫化碳-铜氨试剂及碱性条件下次氯酸钠-碘化钾作为显色剂的分光光度法也有报道。我们进行了次氯酸钠-碘化钾作显色剂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二甲胺的试验,在碱性介质下,使次氯酸钠与二甲胺反应生成氯胺,用加入亚硝酸钠的方法除去过量的次氯酸钠,氯胺与淀粉-碘化钾试剂形成蓝色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达2.4×10~4。二甲胺含量在0.2-1.6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对  相似文献   

20.
废旧塑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可回收利用资源,经过再生可制取高品质塑材制品。但目前因塑料种类、颜色等原因,难有统一、合适的预处理技术,从而导致废旧塑料回收率低和塑材产品品质低等问题。针对废旧塑料的分选、破碎、清洗预处理技术影响塑材产品品质因素进行研究,重点考察破碎料粒度与氯乙烯(VCM)含量对再生塑料物化性质的多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C型材产品杂质粒子数≤12个/900cm2,优于国标GB5761-1993相应的SG3型号优等品要求的16个/900cm2,且水循环利用率大于90%,环保效益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