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煤炭开采形成的地表沉陷是煤矿区主要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以新疆奇台县某煤矿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积分法对其地表沉陷进行预测,划定沉陷范围,并对其可能产生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为矿井后续开发建设提供环境保护依据。  相似文献   

2.
环保文摘     
煤矿开采沉陷生态破坏综合防治技术[刊]/李树志∥洁净煤技术(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等) 1995,(2) 48~51。分析了开采沉陷对土地资源和地面建、构筑物的生态破坏影响,从开采沉陷的控制与治理两方面,提出了开采沉陷生态破坏综合防治的技术途径,根据我国国情、国力,论述了我国开采沉陷生态破坏综合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浅析煤矸石回填塌陷区的技术可行性[刊]/王斌∥煤矿设计(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1996,(1) 43~45。本文介绍了煤矸石的性质与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3.
采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开采沉陷学的原理,对由于采动而引起的地质灾害及表现形式作了详细阐述,以及由此对矿区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某煤矿治理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以及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根据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进行了矿山地质灾害与环境恢复治理.通过对地质灾害的研究与分析,采用了地面沉陷及地裂缝防治工程、井巷坍塌冒顶防治工程、含水层破坏防治工程、矿井突水防治工程、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防治工程及监测工程等方式,解决了矿山地质治理难题,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互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煤炭资源的开发带动了淮南经济快速持续发展,但由于煤炭资源采出后,开采区周围岩土体的原岩应力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出现位移和变形,诱发的开采沉陷可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引发重大的地质灾害事故,如建筑物的裂缝与崩塌,铁路钢轨的悬浮,高速公路路基的沉陷,水体的流失与矿井的淹没等都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及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开采沉陷区内建(构)筑物的保护治理一直是矿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煤炭地下开采活动对沉陷区内地表建(构)筑物的影响,探讨了合理开展煤矿沉陷区建(构)筑物保护治理工程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煤矿开采沉陷对耕地永续利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开采沉陷学和环境土壤学的理论,详细分析了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陷对耕地永续利用的影响,将有助于人们提高认识,组织开展沉陷地复垦利用,促进矿区耕地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矿区地表沉陷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地表沉陷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引入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矿区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沉陷进行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并用实例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期指导煤矿设计施工并减少地表沉陷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永夏矿区陈四楼矿开采沉陷规律进行初步总结,对开采沉陷对耕地的破坏程度进行分析,得出了永夏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特点,指出了永夏矿区今后土地复垦工作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北井田开采沉陷影响土地利用的GI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张北并田开采沉陷预测结果等值线进行坐标变换,转变成各塌陷深度的面状图层,并与土地利用现状图中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要素做本底图相叠合,通过空间分析得出开采沉陷影响各种类型土地范围和准确影响面积。结果反映出GIS方法预测开采沉陷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煤炭开发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德林 《能源环境保护》2009,23(6):45-47,52
开采沉陷、地下水评价是煤炭开采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主要阐述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开采沉陷和地下水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开采沉陷和地下水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长江下游铜陵硫铁矿集中开采区矿山地质环境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布特征,其中地面塌陷、含水层破坏和水土污染较为严重;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保护治理政策及成效,分析预测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提供了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3S技术,对我国典型的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石嘴山市煤炭开采区的生态修复前后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分析。采用2001年与2011年两期LandsatETM和TM遥感影像图的人工解译与变化监测,分析了煤矿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并通过建立响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成功的治理煤矸石山,改造塌陷区,建立煤矿地质公园,将塌陷区改善为生态湿地等活动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进行了全面定量化评价。研究表明,通过10年的土地修复,采矿迹地的生态恢复能够提高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10倍左右,尤其是环境美学功能受到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3.
兖州矿区开采塌陷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兖州煤田地处村庄稠密、土地肥沃的鲁西南平原,是高潜水位矿区,“三下”压煤严重,厚煤层综放高强度开采,采煤塌陷对地表的破坏影响极大。塌陷地在雨季水深面广,一片汪洋;冬春季水浅面积小,土地荒芜。随着开采强度的进一步提高,土地塌陷将越来越严重,农民将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土地复垦已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兖州矿区的具体地质采矿条件提出了塌陷土地复垦与综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4.
采煤塌陷对地表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地表植被组成及其多样性的影响,对陕西省神府-东胜补连塔煤矿采煤塌陷区不同塌陷年限(2、7、12、17 a)区域和未塌陷区域(对照)植被进行抽样调查与分析. 结果表明:该区域共有14科39属46种植物,主要为草本植物;采煤塌陷对植被种类组成、物种分布有很大影响,导致植物种类显著减少31.03%~44.83%. 塌陷区优势种较对照区有较大变化,优势种由多年生草本植物演变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但是不同塌陷年限区域植物优势种基本稳定,主要为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烛台虫实(Corispermum candelabrum)、刺叶藜(Chenopodium aristatum)等. 采煤塌陷导致植株密度显著下降58.62%~68.00%、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17.43%~27.00%、Margalef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4.07%~22.76%,但植被盖度差异不显著. 采煤塌陷显著影响植物群落多样性,其中,塌陷12和17 a样地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塌陷2 a样地显著提高. 群落排序结果表明,物种分布与塌陷有明显相关性. 塌陷区植株密度及其植被组成中多年生草本种数很难恢复到对照区水平,植被恢复进程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潞安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及特征,并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依据野外调查的资料分析结果,指出了该矿区地面塌陷的发育特征,并在分析地面塌陷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依据模糊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建立了矿区地面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半干旱山区采矿扰动植被指数时空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潞安矿区7个生产矿井中的8个试验工作面,采用概率积分法预测开采沉陷值;对2004—2007年7个时相(分别为2004年7月8日、11月1日,2005年2月1日、8月26日,2006年5月22日,2007年4月9日和6月1日)的SPOT2/4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大气校正及波段运算,提取工作面开采沉陷前后的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平均值,经离散傅立叶变换得到NDVI时间序列曲线,以研究采矿扰动区植被指数的时空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①试验工作面地表覆被NDVI变化与采矿扰动区具有空间相关性. 非采矿扰动区(伪不变特征区)森林冠层的NDVI最大值由2004年的0.619451增至2007年的0.739987,平均年净增加6.18%. 在采矿扰动区,虽然开采前地表NDVI最大值呈增加趋势,但开采当年却显著下降,年均降幅达11.91%. ②试验工作面地表NDVI变化与采矿扰动具有时间相关性. NDVI在开采前表现相对稳定,受开采扰动虽出现下降但却滞后4~6个月,并且持续1~2a,其后转入上升期. 常村矿的S1-1#、S3-2#、N1-4#,漳村矿的2101#、2102#、2201#,五阳矿的5100#,王庄矿的5210#等8个试验工作面NDVI最大值年均降幅分别为12.24%、27.81%、15.79%、19.19%、7.19%、21.48%、13.25%和1.66%,平均值为14.83%. 在气候、耕作、采矿扰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采矿扰动是半干旱山区采矿区地表NDVI变化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7.
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结合煤矿区规划环评的特点,从景观功能与稳定性评价入手,建立了三层次的适用于煤矿区规划评价的指标体系。并以晋中煤矿基地——西山矿区为例,进行矿区规划景观功能与稳定性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矿区规划开发活动中,应加强采煤沉陷区的治理和恢复,注重水土保持和景观破碎化的改善,以减少规划对景观功能和稳定性的破坏。运用本次确定的评价体系进行定量计算的结果与常规的景观定性分析结论基本一致,但该指标体系还需要从区域生态承载力人均化、加强污染物变化情况远期预测和细化地表沉陷引起土地面积损失几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