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聚合氯化铝铁处理工业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PAFC分别处理造纸和印染两种工业废水,优化各种絮凝条件,如投药量、pH值、搅拌强度和搅拌时间等,并与PAC和PFS的絮凝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AFC在用量和浊度去除率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但其COD去除率(82.53%,90.58%)明显高于PAC和PFS,经PAFC处理后的印染废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造纸中段废水也接近了国家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徐永利  刘斌  赵逢念 《环境工程》2012,(Z2):23-25,78
选用两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传统混凝剂Al2(SO4)3处理微污染地表水。以浊度和CODMn去除率为主要指标,考察投药量和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通过考察沉淀时间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实验现象,讨论三种混凝剂生成矾花的大小和沉降性能。结果发现,PAC和PAFC在5mg/L的投药量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混凝效果,出水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三种混凝剂的最佳pH为6,PAFC受pH影响较小,当pH为5~8时可取得较好的CODMn去除效果。PAFC生成的矾花体积较大,沉降性能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可缩短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3.
针对低温低浊水出水浊度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了絮凝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投加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或聚合氯化铝铁(PAFC),剩余浊度、剩余CODMn均有所降低,继续加大投药量,浊度反而升高。进一步试验表明:在PAFC用量为12 mg/L,改性活化硅酸用量为0.12 mg/L条件下,剩余浊度、剩余CODMn分别达到0.21 mg/L和0.64 mg/L。改性活化硅酸的投加时间对混凝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混凝开始后330s投加改性活化硅酸可以提高混凝效果。  相似文献   

4.
聚合氯化铝铁和粘土应急去除蓝藻的室外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开展PAFC去除淡水中的铜绿微囊藻影响因素的室内模拟研究基础上进行PAFC和粘土应急去除巢湖水中蓝藻的室外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20 mg/L的絮凝剂用量下,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巢湖水中蓝藻的沉降去除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达到97.7%。PAFC,PAFC和粘土(高岭石或海泡石)可以快速高效絮凝沉降巢湖水中的蓝藻,并且在30 d之内除藻率稳定地维持90.0%以上。同时探讨其对藻毒素释放抑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AFC和粘土(海泡石或高岭石)1 d后能有效地吸附水中的藻毒素,PAFC和海泡石组的吸附去除率大于PAFC和高岭石,且30 d内仍一直维持藻毒素浓度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采用PAC(聚合氯化铝)和PAFC(聚合氯化铝铁)作为絮凝剂,探讨不同絮凝剂及其投量对于内循环连续砂滤器处理效果和滤料板结潜在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PAC和PAFC投量由5mg/L升至30mg/L时,COD和SS的去除率随着投加量的增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mg/L为试验水质下的最佳投量,在该投量下,PAC对SS和COD去除率为分别为49.7%和12.9%;PAFC对SS和COD去除率分别为50.6%和13.8%.内循环连续砂滤器主要去除的是相对分子量在3k以上的溶解性有机物,但对相对分子量1k以下的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不好,总DOC去除率低于5%,需进一步深度处理以满足最新的排放标准.PAFC混合液比PAC混合液黏度低,有利于缓解滤料板结.总体来看,更适合于石化二级出水的混凝剂为PAFC,最佳投量为10-15mg/L,可保障对SS高效去除同时并使内循环连续砂滤器运行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6.
聚合氯化铝铁的混凝性能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聚合氯化铝铁 (PAFC)对不同 p H值原水的混凝实验结果的比较 ,得出原水 p H值不同时 ,发挥最佳混凝效果的 PAFC的 Al/ Fe摩尔比也不同。实验室制聚合氯化铝 (PA C)、聚合氯化铁 (PFC)、PAFC混凝实验结果表明 :p H 6 .5时 ,PAFC(Al/ Fe=5 / 5 ,B=1.5 )的混凝效果最好 ,p H>6 .5时 ,则 PA FC(Al/ Fe=9/ 1,B=2 .0 )的混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聚合氯化铝铁(PAFC)、氯化铁(FeCl3)及聚合硫酸铁(PFS)对含镉废水的处理研究表明,三种混凝剂对含镉水体均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同等条件下,三种混凝剂对含镉水体去除率分别为98.22%、92.19%和93.63%。研究了PAFC对含镉水体的混凝沉淀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碱性条件有利于镉离子的沉淀,当pH为9~11时,去除率可达98.00%左右;对于初始浓度为4.000 0 mg.L-1的含镉废水,经处理后,水体浓度可降至0.184 0 mg.L-1,对于初始浓度为0.400 0 mg.L-1的含镉废水,经处理后水体浓度降至0.007 2 mg.L-1;废水中投加一定量的石灰乳对PAFC除镉起一定的作用,投加量达30.00 mg.L-1时,其去除率达99.91%;通过对PAFC除镉动力学拟合,符合一级线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8.
铝箔酸洗废液制备PAC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酸溶一步法由铝箔酸洗废液制备液体聚合氯化铝(PAC)。研究表明:最佳固液比(铝酸钙粉∶铝箔酸洗废液)为0.278(g/mL),所得的PAC碱化度达到70.31%。在将所制得的PAC用于含油废水处理研究时发现:当废水含油124.12mg/L、pH6~8、温度20~40℃时,PAC最佳投加量为0.6mL/L,含油废水絮凝效果最佳,油份去除率达到69.46%。  相似文献   

9.
微波法复合絮凝剂PAFC-PAM的制备及脱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三氯化铝,三氯化铁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为原料,在微波辐照下制备PAFC-PAM复合絮凝剂的工艺条件,探讨了pH值、复合絮凝剂投加量对活性染料模拟废水脱色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对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PAM/PAFC质量比为0.25、微波合成功率150W、微波时间3min制得的复合絮凝剂,浊度去除率为98.8%。在pH=8,投加量为42mg/L的最佳絮凝条件下,复合絮凝剂对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率高达97%。与PAFC和PAM相比,PAFC-PAM具有较宽的pH适宜范围和较低的投加量且对实际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PAFC和PAM。  相似文献   

10.
聚合氯化铝对造纸废水的混凝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明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4):39-40,44
在分析了普通混凝剂的基础上,研究了聚合氯化铝(PAC)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混凝试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对造纸废水的处理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当前矿井水净化处理现状,指出了矿井水混凝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传统絮凝剂聚合氯化铝的不足之处。根据对聚合氯化铝铁性能、特点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详细论述,分析了聚合氯化铝铁在矿井水混凝处理中的优势及应用前景,并对聚合氯化铝铁今后在矿井水处理应用中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和有机高分子聚丙烯酰胺及阳离子型调整剂为原料进行复合,制备了一种多元高效复合净水剂,对三种化合物的质量比、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调整和控制,并对其影响因素和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该高效复合净水剂在油田稠油污水处理中,其除浊、除油、除悬浮物及除COD效果明显优于目前常用的PAFC、PAC、PFS等絮凝剂。  相似文献   

13.
生活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出水的混凝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胡晨燕  徐斌  李光明  周仰原 《环境科学》2007,28(11):2574-2579
分别采用Al2(SO4)3、FeCl3、PAC、PAFC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出水进行混凝研究,并建立混凝处理模型.结果表明,在pH值为6时,单独投加500 mg/L的Al2(SO4)3、FeCl3、PAC、PAFC时,COD去除率分别为20%、17%、30%、40%.焚烧厂渗滤液生化出水中有机物主要是由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 000的可溶性物质组成;通过透射电镜扫描技术(TEM)和Zeta电位分析,发现中和及网捕桥联是渗滤液混凝处理的主要作用机理;相比无机盐混凝剂,聚合物混凝剂具有较强的电中和以及网捕架桥功能.  相似文献   

14.
ZDMC絮凝剂工业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采用两种复合配方分阶段在炼油厂净化水车间一级浮选池进行工业应用试验,并与车间现用絮凝剂PAFC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AFC20+ZDMC5的除油效果与PAFC的相当,浮渣产生量比PAFC减少26%,药剂费用低,药剂用量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煤矸石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高宝玉  于慧  岳钦艳  王艳  黄佶 《环境科学》1996,17(4):62-63,66
为了探讨从煤矸石中浸出铝铁的原理和工艺,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对PAFC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试验了PAFC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用煤矸石制取PAFC是可行的;制备出的PAFC是聚合铝铁的复合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