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酚中毒     
酚又叫羟基苯或石炭酸,是一种白色、半透明、针状结晶体,具有刺激人的甜辣气味,可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它广泛用于生产或制造各种化学物质,如用于石棉制品、酚醛树脂,合成树酯、炸药、肥料、油漆、除漆剂、药品、香料、橡胶织物、木材防腐剂等,还可在石油、皮革、造纸、肥皂、玩具、染料等行业中使用。 酚是高毒类物质,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而且易被无损皮肤和粘膜吸收,其蒸气也可经呼吸道吸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酚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灼伤皮肤,酚的热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温疹、炎症、变色、坏死、腐烂等症状。皮肤被酚污染后,最好用浸…  相似文献   

2.
在木材加工作业中,有的工人出现斑疹、流鼻血等反应。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有一些树种中含有影响人体健康的成分。这类树种除含有纤维素、木质素等主要成分外,还含有萜烯、甾核、生物硷、醌、酚、黄铜、丹宁、碳水化物、脂肪酸等有机化合物。树种不同,所含的化合物的种类也不同。其含量一般木材约为 2-5%,而南洋木材的含量有的可达20%,心材部分更高。木材加工中人体吸入或汗湿的皮肤接触到这类木材的粉尘,便会引起斑疹、湿疹、皮肤搔痒、打喷嚏、流鼻血等症状,还能引起哮喘、胃痉挛、视力障碍等。在特异体质的人身上,则表现为变态反应性症状…  相似文献   

3.
正职业性白斑是指长期接触苯基酚、烷基酚类等化学物质而引起的皮肤色素脱失斑,常见于石油化工、合成树脂、橡胶、木材加工、油漆制造和印刷等行业。此类白斑一般发生在接触部位,而当脱离接触上述物质后,皮肤色素一般可逐渐恢复正常。职业性白斑是我国法定的职业性皮肤病之一,虽然不像尘肺、职业性肿瘤、职业性中毒等职业病那样可怕,对接触人员的生命安全、身体的总体健康没有发生质的改变,但是对接触人员的容貌及心理健康威胁很大,尤其会对中青年女  相似文献   

4.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而皮肤病常常是困扰爱美心灵的幽魂。有多少青年男女为青春痘而苦恼 ,更有不少皮肤病患者为寻因求治而四处奔波 ,往往却很少有人会想到身边的“杀手”———职业性有害因素。何谓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学、物理、生物等职业性有害因素为主要发病原因而引起的皮肤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接触新化学物质和新材料的机会越来越多 ,由此而引发出来的职业性皮肤病问题也越来越常见。据报道 ,在某些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氯酚、焦油、机械润滑油、石油、石腊等化学物质的生产工人…  相似文献   

5.
氯丙烯中毒     
氯丙烯在常态下为无色、透明、有辛辣味、易于挥发的液体。难溶于水,可溶于各种有机溶剂如苯、甲苯,四氯化碳、甲醇、汽油等。熔点为一134.5℃,沸点为 44.5℃。由于氯丙烯易于挥发,产生的气体可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也可通过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对人体造成危害。目前,尚未见到严重的急性氯丙烯中毒病例。 高浓度的氯丙烯对皮肤粘膜具有刺激性, 人对氯丙烯的嗅觉阈为 78毫克/立方米。当其浓度达到156毫克/立方米以上,或氯丙稀液体溅人眼内时,眼部可出现流泪、疼痛等严重的刺激症状。当其浓度达到783毫克/立方米时,接触者自觉咽喉干燥、鼻子…  相似文献   

6.
刘凤领 《安全》1995,16(6):11-12
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氯,其分子量70.91,比重2.49,沸点—34.6℃,多呈现为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液,易溶于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我国工厂企业车间空气中工业卫生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 1mg/m~3。工业使用的氯多由食盐电解而得。主要用于冶金、造纸、纺织、染料、制药、农药、橡胶、塑料及某些化工生产的氯化工序,也用于漂白粉、光气、染料等生产过程。氯主要损害上呼吸道及支气管的粘膜,导致支气管痉挛、支气管炎和支气  相似文献   

7.
(接上期)9.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风险提示高度易燃,与胺、亚胺混合或急剧加热会发生爆炸。【理化特性】浅黄色粉末。微溶于水、乙醇、氯仿,不溶于乙醚,溶于丙酮。分子量186.21,熔点207℃(分解),相对密度(水=1)1.4~1.45。主要用途:用于橡胶、聚氯乙烯等塑料发生微空孔,制造微孔塑料。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高度易燃,遇明火、高温能引起分解爆炸和燃烧。【活性反应】与胺、亚胺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碱、酸或酸雾、氯化锌接触将迅速起火燃烧。与氧化剂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厂工人在使用大 漆时,一些人的皮肤出 现过敏红肿,十分瘙痒 难受。请问采取什么措 施可以预防大漆皮炎。 青岛国棉四厂设备科 青岛国棉四厂设备科: 大漆是从漆树上割 取的一种乳白色天然树 脂,接触空气后氧化变 黑。未加工的大漆生漆 中,含有60~80%的漆 酚,这种漆酚对人体有 高度致敏作用,并有一 定的刺激性。生产加工和使用大漆的人员,往往因此而发生大漆皮炎。 大漆皮炎一般发生在新工人,发病率可占接触者的90%以上。接触人员经反复多次发病以后,皮肤过敏反应的程度会逐渐减轻,连续接触半年左右,则很少再有严重的过敏反应了…  相似文献   

9.
防水服主要用于保护从事淋水作业、喷溅水作业和浸泡水中作业的人员。 人体在带水作业环境中,接触水部位的皮肤表层可吸收大量水分而引起水肿,严重时,可发生表皮组织坏死脱落,或因皮肤表皮毛细孔张开,遇污染而感染发炎。长期浸水还能使体温下降,抵抗力减弱。 长期接触海水、污水除有上述危害外,还因海水中含有盐、碱和污水中含有毒物、病菌,对皮肤有腐蚀、刺激、感染作用,发生干燥、皲裂或溃烂生疮。 长期接触水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穿用防水服。防水服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相似文献   

10.
一、五氯硝基苯纯品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有发霉的气味,熔点146℃,沸点328℃,相对密度(水=1)1.72,可燃,不溶于水,微溶于醇、苯、氯仿、二硫化碳。五氯硝基苯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主要用作中间体,及用于土壤杀菌、除草剂等。对人体的危害:本品有毒,侵人人体途径主要为吸入、食入和经皮吸收,主要损害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肾和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11.
氯甲醚是已确认的化学致癌物。 氯甲醚是氯甲甲醚和二氯甲醚的统称,主要用作生产离子交换材脂和甲基漆的原料。它对皮肤和眼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由于氯化甲醚在肺泡内或表面可分解而放出氯化氢和甲醛,若大量吸入就会引起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长期低浓度吸入,可发生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综合症,还可引发人类肿瘤。动物实验表明,二氧甲醚比氯甲甲醚的致癌性更强。1973年,英国报道,在110名接触氯甲甲醚的工人中,发现4例肺癌;在18名实验室接触二氯甲醚的人员中,有6人患肺癌。 化学物引起肿瘤是一复杂、多步骤的过程,整个过程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2.
氯丁二烯为无色有刺鼻气味的易挥发液体,沸点59.4℃,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苯、甲苯、甲醇、汽油等。 氯丁二烯属中等毒性,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氯丁二烯经呼吸道吸入后,仅有2%从呼吸道和尿排出,大部分在体内与谷胱甘肽赵作用,将氯脱去而成氯化氢。当氯丁二烯使动物中毒时.体内还原型谷腕甘肽的量明显减少。因此,测定血液中谷腕甘肽量可作为毒作用的指标。筑丁二烯有致突变性,在接触氯丁二烯的工人中,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多。 氯丁二烯可引起急性中毒,一般由事故引起。主要症状有眼、鼻及上呼吸道粘膜亦撇、轻咳、胸痫…  相似文献   

13.
多氯联苯是一组由一些氯置换联苯分子中的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其中含有联苯的氯代物由一氯联苯至十氯联苯,工业上常用的是三氯联苯和五氯联苯。多氯联苯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不易分解。在一百摄氏度时,六小时内挥发部分低于百分之零点二。经呼吸道和皮肤吸收,长期接触可引起肝脏损害和痤疮型皮炎。操作人员在高温条件下接触多氯联苯时,需使操作过程机械化、密闭化,并加强通风;如有热溶液溅出,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毒面具;接触人员每日要更换及洗涤衬衣、工作服、并沐浴,对污染的皮肤和工作服,要用含松节油的肥皂洗净。多氯联苯的毒性及防护@朱宝铎…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波茨坦短芽孢杆菌对4-氯酚的降解特性及4-氯酚与苯酚在双底物体系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波茨坦短芽孢杆菌能以4-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完全降解200 mg/L、250 mg/L及300 mg/L的4-氯酚所需时间分别为48 h、63 h和84 h,但该菌无法降解350 mg/L的4-氯酚,表明较高浓度的4-氯酚对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活分析表明,4-氯酚可诱导波茨坦短芽孢杆菌合成氯代邻苯二酚1,2-加氧酶并通过邻位裂解途径降解。细胞生长动力学过程符合Haldane方程,动力学参数为细胞最大比生长速μmax=0.145 h~(-1),半饱和系数KS=30.45 mg/L,底物抑制系数Ki=127.62 mg/L,决定系数R~2=0.98。在4-氯酚和苯酚双底物降解过程中,4-氯酚的存在会抑制苯酚的降解,当4-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时,1 400 mg/L苯酚被完全降解耗时更长,菌体优先利用苯酚作为碳源和能源,苯酚被完全降解后大部分4-氯酚才开始被降解;苯酚对4-氯酚降解的影响体现为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苯酚促进时质量浓度为100~300 mg/L,而苯酚质量浓度高于300 mg/L会产生抑制作用,当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4-氯酚降解速率最大。采用Abuhamed动力学方程可以准确描述4-氯酚/苯酚双底物降解体系中细胞生长过程,苯酚对4-氯酚降解的抑制程度I_(1,2)=1.47,4-氯酚对苯酚降解的抑制程度I_(2,1)=2.56,决定系数R~2=0.95。研究表明,4-氯酚对苯酚降解的抑制作用大于苯酚对4-氯酚。  相似文献   

15.
化学物中毒性眼部病变化学性眼损害分两大部分,其一为工业使用的原料、制成品的化学品(包括药品)或剩余的废料直接接触眼部,引起化学性结膜角膜炎、眼灼伤;其二,有毒化学物质(或用药不当)通过被身体吸收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而发生的中毒性眼病。一、接触机会1.工业化学物铅、四乙基铅、汞、锰、铬、砷、磷(包括有机磷农药)、铊、磷化锌以及氢氰酸和氰化物等。2.药物(1)主要对视网膜产生损害的药物甲硫哒嗪、氯丙嗪、氯哌酚噻嗪(NP207)、氯喹、羟基氯奎/奎宁、抗疟素、阿的平、奥普托欣、优库平、喹啉、硝氯酚、口服避孕药、皮质类固醇、氯苯…  相似文献   

16.
光气(COC12)英文名称:Ph0Sgene;。。rhanylchloride通用或商业名称:碳酸氯一、理化特性外观气味:无色、有毒的气体或发烟性液体,具有新割干草或绿色谷物气昧。相对密度:蒸气3.4培点:118T沸点:8.3T蒸气压:161-6()hP(20℃)溶解应:微溶于水,易溶于甲苯、苯和醋酸。稳定性:会轻微分解。危险性:起热会与水、水蒸汽接触反应产生有毒的和腐蚀性气味。二、对人体危害急性中毒表现吸入一定量的光气,眼和上呼吸道可出现轻度刺激症状,如流泪、咽部不适、咳嗽、胸闷或无明显症状。经l-24小时或一段时间的症状缓解期后,迅…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味气体 ,不溶于水 ,易溶于氨水。燃烧时呈蓝色火焰。密度:0.97,自燃点:608.9℃ ,爆炸极限:12.5%~74%。各种有机物质如煤炭、木材、纸张、油料、煤气、炸药或其他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均可产生CO。接触CO的生产作业有冶金工业的炼铁、炼钢、炼焦 ;机械工业的锻造、渗碳和铸造 ;化学工业用CO作原料生产碳酸氢铵化肥、氨、甲醛、光气、羰基镍等 ;耐火、建筑材料和陶瓷业使用的窑炉、煤气发生炉、煤矿井下火药爆破等均可产生CO。因此接触CO的情况十分普遍。1危害性1 1易燃易爆CO与空…  相似文献   

18.
为了高效处理工业含酚废水,研究了波茨坦短芽孢杆菌降解双底物体系过程中间甲酚和4-氯酚的相互作用及苯酚对间甲酚和4-氯酚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甲酚-4-氯酚体系中,4-氯酚会抑制间甲酚的降解,4-氯酚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时,160 mg/L的间甲酚降解时间延长了8 h;同时间甲酚也抑制4-氯酚的降解,间甲酚初始质量浓度为40 mg/L时,160 mg/L的4-氯酚降解时间延长了4 h。采用Abuhamed动力学方程可以准确描述间甲酚-4-氯酚双底物降解体系中细胞生长的过程,动力学参数I_(1,2)=1.77,I_(2,1)=2.47,决定系数R~2=0.96。拟合参数表明,4-氯酚对间甲酚降解的抑制要强于间甲酚对4-氯酚降解的抑制。酶活测定表明,底物抑制作用增强时苯酚羟化酶和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的活性降低。添加低质量浓度的苯酚会对间甲酚和4-氯酚的降解产生促进作用,最佳促进质量浓度为200mg/L;添加300 mg/L以上的苯酚会对间甲酚和4-氯酚的降解产生抑制作用,抑制作用随苯酚质量浓度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电扇综合征是夏季常见的由于使用电扇导致的全身性症状。空调综合征是空调给人们带来舒爽的同时 ,也带来的一种“病症”。长期在电扇下吹风 ,就会因风而使全身自觉症状增加 ;在空调环境下工作学习的人 ,也会因空气不流通 ,环境得不到改善 ,而出现鼻塞、头昏、打喷嚏、耳鸣、乏力、记忆力减退、易感冒等症状 ,以及和皮肤过敏性特征相关的症状 ,如皮肤发紧、发干、易过敏、皮肤变差等。这类现象在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空调综合征”或“空调病”。两者加到一起为 :电扇、空调综合征。据统计 ,有30%的人怕使用电扇 ,在40岁以上的人有90%不愿…  相似文献   

20.
<正>氨气常温下为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味,氨常以游离态或以其盐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极易溶于水,与酸作用可得到铵盐。氨作为工业原料广泛应用在化工工业上,主要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氨气有毒,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将会危及生命,长期接触氨气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目前,大气中氨气的测定主要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都是以化学反应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