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调查了七个不同产量不同饵料系数的中国对虾虾池,在6-9月份底质中pH、硫化物、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机碳的变化。结果表明,从6月到9月份七个虾池底质的pH逐步降低,硫化物含量逐渐升高,氧化还原电位逐渐降低。到9月份有的虾池底质硫化物含量高达37×10-6·干重,从6月到9月份氧化还原电位降低了2~4倍,最低者降到了100mv以下。各虾池底质中的有机碳含量从6月份到8月份急剧增加,8月份达到13~16×10-6·干量,9月份又迅速减少到2~6×10-6·干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水分与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对沼泽湿地有机碳分解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25℃,155 d)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24%~232%WHC)下三江平原3类湿地(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变化以及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对湿地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低于100%WHC(最大持水量)水分范围时,氧化还原电位随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100%WHC(至积水2 cm)时,水分含量变化对泥炭沼泽和腐殖质沼泽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影响作用降低.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有机碳矿化最适宜水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为32%、48%和76%~100%WHC.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速率与氧化还原电位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p<0.05),在还原态下(Eh值<300 mV),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量随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而升高,在氧化态(Eh值>300 mV)下则逐渐降低.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是三江平原湿地有机碳得以积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海洋噬菌蛭弧菌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淑专  黄庆辉 《福建环境》1996,13(2):22-22,36
以对虾病原菌鳗弧 菌为宿主,从近岸海水和对虾养殖池海水分离噬菌蛭弧菌,研究共微量分布。结果表明,海水6-10月份检出数量最高,平均在170390PFU/ml,对虾养殖池海水8月份平均在45PFU/ml,两者最高分别达175PFU/ml和80PFU/ml,最低月份一3-4月,海水3月平均7.2PFU/ml,虾池水4月份平均2.5PFU/ml,两种水样阳性检出率分别达75%和80%。培养8天后噬斑直径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底管线工程建设的日益增多,海底沉积物的腐蚀环境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根据2017年3月在三亚湾内采集的海底沉积物,对其类型、pH、Eh(氧化还原电位)、有机碳含量、全盐量、Fe3+/Fe2+、硫化物和硫酸盐还原菌等腐蚀因子的综合分析,判定了三亚湾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环境,评价了沉积物的腐蚀性。综合评价认为,三亚湾海底沉积物整体上呈现较强氧化环境,局部表现为弱氧化环境,腐蚀强度较弱,比较适合海底管线工程项目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转炉污泥作焦炉煤气脱硫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茂忠  成爱萍 《环境与开发》1996,11(2):25-27,38
采用转炉污泥掺入木屑作焦炉煤气硫剂,木屑与转炉污泥配比在6:4,水份25-30%,PH值8-9,经过三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脱硫效率达98.66%,并大大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量、获得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1997年8、9月份事故月份重大伤亡事故次数死亡3人以上事故次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8290201193211817事故案例8月2日,辽宁省建昌县硫铁矿南山井口-22米中断发生片帮,1名工人被砸死亡。8月3日3时10分,四川省绵阳雁门硫铁矿,3节矿车从斜...  相似文献   

7.
用COD节能炉代替油浴加热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  王宇 《山东环境》1998,(5):27-27
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目前采用的是底质中“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法”[1],即以电炉为热源,油为热媒,在加热的条件下,以过量的K2Cr2O7-H2SO4溶液氧化底质(土壤)中有机碳,以硫酸亚铁标准溶液滴定剩余K2Cr2O7,从而计算有机质含量的方法。1该...  相似文献   

8.
燃烧氧化—非分散性红外吸收法测定海水中的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日本岛津公司TOC-5000分析仪,用燃烧氧化-非分用性红外吸法测定海水中的总有机碳,无机碳的含量,实验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12%,TOC方法回收率为99.9%-106%。准确度和精度都很高,且由于过程快速简便,氧化率高,方法实性强。  相似文献   

9.
对上海滨岸带(北起与江苏省交界的浏河口南到与浙江省交界的金丝娘桥)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污染现状及其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上海滨岸带AVS含量在(0.56~161.06)×10-6之间,平均值为17.98×10-6。AVS含量与各环境因子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上海滨岸带AVS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有机碳,其次为含水率,而氧化-还原电位相关性不显著。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分析,表明上海滨岸带AVS污染指数范围在0.002~0.537,均未超标,北段AVS污染指数南段中段。其中AVS污染指数超过0.1的采样站位共有13个,主要受自然地理环境(有机碳含量、水深)和人类活动(人为排污、水产养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岩溶土壤有机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岩溶土壤是有机碳的巨大储库;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松结态为主,紧结态次之,稳结态最少;土壤表层,鞍部、坡地土壤有机碳较活跃(较多松结态),为岩溶作用CO2的丰富来源。有机碳可氧化性分级分析表明:表层土壤有机碳中易氧化态占60-85%,A层土壤较B层更易被氧化;土壤来源CO2是岩溶驱动CO2的潜在动力。从鞍部-坡地-洼地,B层土壤有机磷可氧化性由弱到强递增。野外监测表明:在干、晴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高且CO2释放速率大,岩溶作用欠发育;在湿雨气候下.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急剧降低,岩溶作用发育;雨后转晴.岩溶土壤CO2含量及CO2释放速率逐渐增高,岩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半连续实验方法,研究了中温厌氧条件了硫酸盐的还原行为及产生抑制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SO4^2-在厌氧体系中被硫酸盐还原菌全部或部分还原为硫化物,其还原率与SO4^2-累积加入浓度有关,还原产物的形态与体系中pH值有关,较高的pH值(7.6-8.4)使体系中H3S含量下降。SO4^2-对厌氧体系的抑制与SO4^2-还原过程中SRB与产甲烷菌的底物竞争及还原产物的毒性相关。前者受COD/SO  相似文献   

12.
滇池,洱海水及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行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洱海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不同,平均值以10^-9计算:Cu1.6,Pb0.59,Zn9.8,Cd0.009,Cr0.24,水质较好;沉积物中每一样品同一元素的含量一般均趋于平均值,以10^-6计算:Cu111,Pb60,Zn127,Cd0.591,Cr130。因此,洱海至今仍是一个较清洁的湖泊。滇池水质较差,内草海段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上升,以10^-9计算:Cu5.8,Pb0.55,Zn32,  相似文献   

13.
处理毛巾印染废水的先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玉东 《环境保护》1999,(10):18-19
根据毛巾印染废水水质特点,选择了厌氧折流板反应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混凝沉淀砂滤处理工艺。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水质为:CODcr589-2980MG/l,bod5O 249-534MG/l,SS为123-190mg/L,色度为300-800倍,PH为8.76-9.56。  相似文献   

14.
用荧光光谱、三维扫描荧光光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等现代分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了杭州湾(30°09'~30°50'N,121°21'~122°E)底质中油分布特和时空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底油中油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油浓度湾北部沿岸比湾南部沿岸高,其中以湾口东北部最高。从表层至深部(在1.2m范围),油浓度从高到低明显下降(即从24.7×10^-6降至6.8×10^-6)。底质中油污染物质主要  相似文献   

15.
地表水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吉星 《福建环境》1998,15(3):30-30
该文提出了燃烧氧化-非分光红外吸收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有机碳含量。水样连同净化空气分别导入高温燃烧管和低温反应管内,样品中的总碳和无机碳氧化分解CO2。定量试样中的总碳和无机碳之差即为样品总有机碳。  相似文献   

16.
环境条件变化对土壤中稀土元素溶解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模拟污染红壤为实验材料,在pH值为3.5、5.5和7.5条件下,通过向土壤悬浊液中通入O2或N2改变氧化还原电位Eh为-100,0和400mV,研究了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对红壤中稀土元素La和Ce溶解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或Eh的减小,La和Ce释放量逐渐增大,Ce受电位的影响较La更为明显.同时还观察到La和Ce的释放量与Fe、Mn的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La和Ce可能主要吸附在Fe-Mn氧化物表面或滞留在Fe-Mn氧化物中.实验还发现,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改变会影响红壤中La和Ce形态的变化,分离后沉淀物中的交换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稀土随pH值或氧化还原电位的减小而减小.多元相关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红壤中La和Ce两种元素的释放主要来自交换态和Pe-Mn氧化物结合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1992年12月~翌年3月大窑湾港后六伯位疏浚工程环境监测的资料为基础,探讨了该海域底质沉积物物性特点,浊度与透明度,溶解氧,总有机炭,PH的变化关系,从而为今后该湾建港航道疏浚采用浊度测定,向接求算悬浮体含量以及近岸工程的航道疏浚研究提供技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于2000和2001年的10月和11月期间,沿红海亚喀巴湾约旦海岸带的5个站进行了表层沉积物取样.估算了同地点的月沉积率.对收集的沉积样品进行了颜色、气味、氧化还原电位、颗粒大小、有机碳、有机氮、碳酸钙和全磷分析.亚喀巴湾最北端的宾馆区(Hotels area),典型特点是沙滩,底部为海草生境,氧化还原电位最低,样品呈现黑色.磷酸盐港(Phosphate Port)区的沉积速率最高,颗粒最细,有机碳含量最高,全磷浓度最大.这是装卸过程中流失的磷酸盐颗粒沉积的地方.典型的珊瑚礁生境--海洋科学站(Marine Science Station)和游客营地(Tourist Camp)的碳酸钙和有机氯浓度最高.这直接归因于底部生境的性质.碳酸钙沉积是由于坚硬珊瑚受到侵蚀,有机氮的积累是因为珊瑚礁构架中浮游生物的迅速消耗和再循环.当前记录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早期的历史记录比较发现,磷酸盐港区环境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对海岸带管理活动的跟踪表明,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归功于约旦自1986年以来实施的零排放政策,以及港务公司磷酸盐处理系统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生物制剂修复黑臭河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固定化生物催化剂(IBC)对江门市某河涌进行生物修复。结果表明:向底泥投加IBC能增加底泥中有益微生物量,优化底泥微生物群落,使河涌底泥中有机质逐渐降解;同时能抑制硫酸盐还原菌(SRB)繁殖,降低底泥中硫化物含量。试验进行4个月后,底泥有机质去除率达到54.7%63.7%,底泥中SRB数量减少了92.8%63.7%,底泥中SRB数量减少了92.8%94.5%,底泥硫化物含量降低了81.9%94.5%,底泥硫化物含量降低了81.9%87.5%,河涌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向上覆水体投加IBC,在IBC中微生物和多种酶的协同作用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快速降解,上覆水体的COD和氨氮浓度逐渐下降,试验进行4个月时,去除率分别达到20.0%87.5%,河涌黑臭现象基本消除;向上覆水体投加IBC,在IBC中微生物和多种酶的协同作用下,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快速降解,上覆水体的COD和氨氮浓度逐渐下降,试验进行4个月时,去除率分别达到20.0%35.2%和32.9%35.2%和32.9%44.1%,提高了河涌的生物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20.
据截止到6月3日的调度数统计,5月份全国化工系统县以上国有企业因工死亡8人,与去年同期的调度数9人相比,减少1人,下降11.1%。5月5日22时50分,云南磷集团公司海口矿中试厂脱水工段皮带工李某(女,26岁)发现所在岗位的受矿槽物料阻塞,随即来到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