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5 毫秒
1.
湖南安化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对湖南安化县东坪、烟溪两地发育于下寒武统黑色页岩上的6个土壤剖面进行系统采样,并利用ICP\|MS等分析技术对土壤和相应岩石样品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包括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主量元素A-CN-K(Al2O3-CaO+Na2O-K2O)图解显示,黑色页岩土壤的形成是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的结果,经历了早期的Ca、Na淋失和后期的Al、Fe富集过程后,土壤具有贫Ca、Na而富Al、Fe的化学组成特征.多因子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土过程中,微量元素可分为稳定元素(Ti、Zr、Nb、Hf、Ta、W等)、次稳定元素(Be、Sc、Ga、Ge、Rb、Cs、Pb、Th、Ba等)、活动性较强的元素(REE、Y、P、Sn等)和强活动性元素(Mn、Co、Ni、Zn、Cd、Tl、V、Mo、Sb、U等).富集因子重金属污染评价显示,V、U仅在烟溪土壤剖面达到显著污染程度,Sn、Ba在东坪土壤剖面达到显著污染.Mo、Cd、Sb等重金属则在东坪和烟溪土壤均达到显著污染程度,其中,Cd在东坪可达到高度污染水平,而Mo在烟溪可达到极度污染水平.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分析显示,黑色页岩土壤没有受到外来物源的干扰,土壤重金属污染为来自黑色页岩的自然污染源.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无烟煤添加高岭土吸附剂的燃烧实验,研究了无烟煤及其燃烧产物中18种环境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分布;计算了高岭土在不同燃烧工况条件下对每种环境有害微量元素的吸附率.结果表明,高岭土对环境有害微量元素Cd, Pb, Sb, Sn, Ba, Co, Be, Cr, Ni, Mo, Tl, V, U, Mn, Th具有不同的吸附作用,吸附率为11.6%~500%;吸附效率与元素种类、燃烧工况等因素有关,环境有害微量元素Cd, Pb, Zn, Sb, Ba, Co, Be, Cr, Ni, Mo, Tl, V, U, Mn, Th的吸附能力,分级燃烧比不分级燃烧吸附效果更好,总吸附率差为8.4%~481%.  相似文献   

3.
九龙江近岸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分析测定了九龙江39个近岸表层沉积物中26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源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各金属在九龙江不同区域(北溪、西溪和河口)分布存在差异,其中Mn、Zn、Cd、Mo、Sb、Cs、Y、Th和U元素的高含量出现在北溪和西溪,Fe、Ni、Cr、V、Co、Sc、Li、Rb、Sr、Tl和Ga元素的高含量出现在河口区域.大部分金属已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地质累积指数法表明Cd的污染程度最高,10.3%的采样点达严重污染.10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Cd >Hg >Cu >Pb >Ni >Co >Cr >Mn >Zn >V,Cd和Hg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的贡献最大,分别为78.1%和12.1%.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九龙江近岸表层沉积物中,Fe、Mn、Zn、Pb、Cu、Cr、Cd、Hg、Mo、Sb和Bi元素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和采矿活动;Ni、Co、Sc、Li、Rb、Sr、Be、Ga和Tl元素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Ba、Y、V、Th、U和Cs元素主要来源于流域花岗岩等岩石风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中国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的相关性研究成果,研究了内蒙古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As、Cd、Co、Cu、Hg、Mn、Ni、Pb、Se、V、Li、Na、K、Rb、Cs、Mg、Ca、Sr、Ba、B、Al、Ga、In、Tl、Sc、Y、La、Ce、Pr、Nd、Tb、Dy、Ho、Er、Tm、Yb、Lu、Th、U、Sn、Ti、Zr、Hf、Sb、Bi、Ta、Te、Mo、W、Br、I、Fe等52个元素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北淮阳东段杨家湾岩体为石英闪长岩,SiO_2、Al_2O_3和碱质含量中等,Mg#小,具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特征。该岩体的稀土元素含量较低,(La/Yb)N和LREE/HREE比值均较高,具较弱的Ce负异常,轻稀土分馏明显,重稀土较平坦,属轻稀土富集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Ba、K及高场强元素(HFSE)Zr、Hf、YNb、Ta、Ti、P、U呈低谷负异常,亏损HFSE,富集LILE。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首次获得杨家湾岩体年龄为139.6±2.2Ma,属燕山中期,是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杨家湾岩体的成岩年龄。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西部非农用地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海南岛西部发育典型的12个非农业土壤剖面REE的组成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区内非农业土壤剖面不同层位之间的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风化成土的基岩奠定了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初始含量及土壤中呈现的LREE富集与Eu亏损的特点,而成土过程中稀土元素分异作用则进一步加剧土壤中LREE的富集和Eu亏损,土壤剖面浅部的氧化和水解作用致使Ce在浅层土壤中的富集,并导致由剖面深部至浅部,Ce呈现出正异常增大之趋势。区内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与稀土元素性质及其所处的土壤地球化学环境有密切联系,同一层中不同形态稀土元素含量总体上表现为残渣态>Fe-Mn结合态>有机态>可交换态(含水溶态)>碳酸盐态,而往土壤深部,残渣态所占比例逐步增大,Fe-Mn结合态、有机态与可交换态(含水溶态)所占比例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7.
矿山开采是造成环境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揭示重金属在污染区的富集特征及潜在生态效应对重金属污染防治有重要意义。以粤西某硫铁矿区废水池沉积物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和分级提取法分析底泥中Tl、Cr、Ni、Co与Cd总量和各化学形态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结合矿物组成分析阐明富集及迁移机制。结果表明:底泥中Cd含量远超我国土壤背景值,且Cd主要以弱酸可交换态的形式存在;Tl含量同样远超我国土壤背景值,以残余态的形式为主;Cr和Ni含量均略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也主要以残余态的形式存在;Co含量小于我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具有较大的弱酸可交换态比例。综合富集因子法和风险评价指数分析,底泥中Cd具有很强的环境潜在危害性;Tl具有强的环境潜在危害性;Cr和Ni具有中等程度的环境潜在危害性;Co没有环境潜在的危害。硫铁矿区废水池底泥是重金属(Cd、Tl、Ni和Cr)重要的汇和潜在二次污染源。硫铁矿区废水池底泥中Cd和Tl高度富集,Ni和Cr具有低—中等程度的富集,废水池底泥的污染防治与资源回收同样值得思考关注。  相似文献   

8.
泉州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CP-MS测定了泉州市不同功能区街道灰尘中11种重金属元素(Cr、Fe、Mn、Ni、Cu、Zn、Cd、Sb、Pb、Bi、Co)的含量。结果表明,上述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尤以Zn、Cd、Sb、Pb富集较严重。多元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泉州市街道灰尘中上述重金属来源可分为三大类:Cu、Pb、Sb、Cd、Bi主要来自机械加工和交通污染;Mn、Zn主要来自农药喷洒和生活污染;Fe、Cr、Ni、Co则主要来自钢铁工业污染和自然源。  相似文献   

9.
火山岩岩石化学研究表明 ,西昆仑山东段北缘石炭纪火山岩的SiO2 含量在 42 .98%~ 5 0 .78%之间 ,Na2 O +K2 O在 1.5 2 %~ 5 .85 %之间 ,Na2 O/K2 O为 1.5 3~ 5 .86 ,显示出明显的富钠特征。稀土元素特征为 :ΣREE为 (146 .91~ 472 .14)× 10 -6,LREE/HREE为 1.78~ 2 .5 8,δEu为 1.0 4~ 1.15 ,(La/Yb) N 为 3.45~ 5 .32 ,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为右倾的弱铕正异常的轻稀土富集型的平滑曲线。微量元素研究结果 :Nb/Ta比值在 15 .96~ 17.99之间 ,Zr/Hf比值在37.2 2~ 41.42之间 ,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和高场强元素 (HFS) ,在微量元素N -MORB配分模式图上 ,呈明显的左侧单“隆起”型 ,即大离子亲石元素 (LIL)呈现峰值。Rb -Sr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样品Rb/Sr比值在 0 .0 0 49~ 0 .1314之间 ,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 ,该区火山岩具有板内玄武岩的特征 ,应属产于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的钠质碱性玄武岩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的相关性研究成果,研究了贵州省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As、Cd、Co、Cu、Hg、Mn、Ni、Pb、Se、V、Li、Na、K,Rb,Cs,Mg,Ca,Sr,Ba,B,A1,Ga,In,Tl,Sc,Y、La,Ce、Pr、Nd,Tb、Dy、Ho、Er、Tm、Yb、Lu、Th、U、Sn、Ti、Zr、Hf、Sb、Bi、Ta、Te、Mo、W、Br、I、Fe等52个化学元素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Size distributions of 29 elements in aerosols collected at urban, rural and curbside sites in Beijing were studied. High levels of Mn, Ni, As, Cd and Pb indicate the pollution of toxic heavy metals cannot be neglected in Beij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ndicates 4 sources of combustion emission, crust related sources, traffic related sources and volatile species from coal combustion. The element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3 groups by size distribution and enrichment factors method (EFs). Group 1 elements are crust related and mainly found within coarse mode including Al, Mg, Ca, Sc, Ti, Fe, Sr, Zr and Ba; Group 2 elements are fossil fuel related and mostly concentrated in accumulation mode including S, As, Se, Ag, Cd, Tl and Pb; Group 3 elements are multi-source related and show multi-mode distribution including Be, Na, K, Cr, Mn, Co, Ni, Cu, Zn, Ga, Mo, Sn and Sb. The EFs of Be, S, Cr, Co, Ni, Cu, Ga, Se, Mo, Ag, Cd, Sb, Tl and Pb show higher values in winter than in summer indicating sources of coal combustion for heating in winter. The abundance of Cu and Sb in coarse mode is about 2-6 times higher at curbside site than at urban site indicating their traffic sources. Coal burning may be the major source of Pb in Beijing since the phase out of leaded gasoline, as the EFs of Pb are comparable at both urban and curbside sites, and about two times higher in winter than that in summer.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大气环流向海洋大气边界层传输的人为源和陆源物质,明显改变了海洋气溶胶中痕量金属的组成.但基于开阔海域岛屿连续观测研究海洋气溶胶中痕量金属元素组成及其来源的研究较少.2010年3—5月在我国台湾北部东海海域彭佳屿岛采集了60个TSP(总悬浮颗粒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19种痕量金属(Al、Fe、Ti、Y、Mn、Ba、Sr、Co、Cr、V、Ni、Tl、Zn、Sn、Pb、As、Cd、Sb、Se)的质量浓度.基于TSP中Al浓度、气团后向轨迹分析和美国国家宇航局CALIPSO卫星星载激光雷达扫描图像,将采集的TSP分为非沙尘TSP(不受沙尘影响的TSP)和沙尘TSP(受沙尘影响的TSP).沙尘TSP中所有痕量金属的浓度都高于非沙尘TSP,表明沙尘对彭佳屿岛TSP中痕量金属有贡献.结合富集因子、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彭佳屿岛春季非沙尘TSP中Al、Fe、Ti和Y主要来源于地壳矿物,Mn、Ba、Sr、Co和Cr同时受地壳矿物和人为源的影响;沙尘TSP中Al、Fe、Ti、Y、Mn、Ba、Sr、Co和Cr主要来源于地壳矿物.V和Ni在彭佳屿岛春季非沙尘TSP中主要来源于燃料油燃烧,而在沙尘TSP中同时受燃料油燃烧和地壳矿物的影响.非沙尘TSP和沙尘TSP中,Tl、Zn、As、Sn、Pb、Cd、Sb和Se的来源相似.Tl主要源于交通和煤燃烧,Zn、Sn、Pb、Cd和Sb同时来源于交通、煤和燃料油燃烧,As主要来源于煤燃烧,Se则主要来源于煤和燃料油燃烧.研究显示,人为源释放到大气中的Tl、Zn、As、Sn、Pb、Cd、Sb和Se可以通过大气环流长距离传输至开阔海域.   相似文献   

13.
利用Baird ICP2070顺序式扫描等子体光谱仪,对地面水、工业废水、土壤、植物等多种环境样品以及合金中的Ag、Al、As、B、Ba、Be、Cd、Co、Cr、Cu、Hg、Li、Mn、Mo、Ni、P、Pb、Sb、Se、Sn、Ti、Tl、Zn23种元素进行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顺序式扫描ICP-AES法可用于各种环境样吕中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4.
采集煤矸石烧结砖厂隧道窑废气热交换器内壁的凝结物,利用XRF、XRD、IR、DTA-TG、SEM、EDS、ICP-MS和AFS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凝结物主要为水合硫酸亚铁和水合硫酸铁,S含量为119.2 mg/g,且Se、As、Pb等微量元素在凝结物中富集。与煤矸石原料相比,凝结物中Se的富集程度最高,含量达到了0.637 mg/g,相对富集因子为467.52;S、Tl、Mo、As、Pb的相对富集因子从57.05依次减小到6.18,F及亲硫元素Sb、Cd、Zn、Ni、Cu、Co富集程度较低;Sr、Th、Be、Ba、U、V、Cr的相对富集因子小于0.5,显示在烧结砖制备过程中的挥发性很低。  相似文献   

15.
煤中有害元素的研究现状及其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给出了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定义,即煤中含量小于1.0%的有毒元素,致癌元素,腐蚀性元素,放射性元素以及其它对环境有害的元素等。根据我国环保要求,提出当前应重视的有害元素,共22种。作者还讨论了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对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对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重庆城口地区广泛发育有下寒武统黑色岩系。测定了城口地区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中多金属富集层、黑色岩系岩石及其风化土壤、硅质岩样品中Cr、Co、Ni、Cu、Zn、As、Cd、Sb、Pb含量。结果表明多金属富集层中重金属相对比较富集,其中Cd、Zn、As的富集程度较高,富集系数平均分别为119.67,10.73,7.30。运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的潜在生态环境效应,其中Cd、As的生态危害较大,黑色岩系尤其以多金属富集最为明显,在未来的研究中关注多金属富集层中Cd、As的生态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表土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21,自引:19,他引:2  
杨安  王艺涵  胡健  刘小龙  李军 《环境科学》2020,41(2):886-894
为了解青藏高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污染来源,沿东北-西南方向对青藏高原表土(0~20 cm)样品进行了采集,对土壤中的Ba、Cd、Co、Cr、Cu、Fe、Mn、Mo、Ni、Pb、Sb、Sc和Zn等13种重金属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受体模型初步定量解析了重金属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Cd和Sb均显著超标,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青藏高原土壤背景值的2. 13与1. 52倍.富集因子(EF)、地累积指数(I_(geo))和Nemero综合指数(PN)分析同样表明青藏高原表土主要以Cd和Sb污染为主,但污染程度普遍不高.在空间分布方面,青藏高原中部、东南部及东北部均呈不同程度污染,但中部及东南部污染相对较重. PCA-APCS-MLR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土壤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分别为自然、交通和采矿等综合因素. Co、Cr、Cu、Fe、Mn、Ni和Sc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Ba、Cd、Mo和Pb主要受交通因素影响,Zn主要受自然和交通因素共同影响,Sb主要受采矿、自然和交通等综合因素影响.青藏高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受交通、采矿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Cd和Sb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