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各国测定震级为什么有差别?对这次地震,印度政府和气象部门早先给出的震级偏低,才6.8级。后来,美国给7.6级,日本给7.8级。中国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经过详细分析测定,确定为7.8级。我国媒体一般用7.6级,也有用7.8级的。在一般情况下,震级的测量和计算偏差允许在正负0.2或0.3范围内,因此采用7.6级或7.8级都应认为可以接受。在南亚地区,这种近距离台网测定大地震震级偏低的现象,曾多次出现过,往往受制于高频窄带的地震仪器的局限性。有一次,印度自己测定本国地震的震级,一开始也偏低。后来,由当地的地震学家出面作了更正。震级偏低的原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安阳及邻区研究范围内,地震台网所能接收到的 S-P≤25.0 秒的所有台站记录到的ML≥2.0级地震的P波到时和 S 波到时进行了波速比计算,并对研究区域内 5 次中强地震前波速比变化作了空间演化图。从 2001年5月到现在波速比空间演化特征来看,明显出现了低值异常集中区和高低值异常交替区。从时间序列演化特征来看,波速比始终处于低于平均值1.70 以下。根据我们以往对研究区域内波速比的研究和对比分析,在未来24个月,研究区域存在发生 ML≥5.5 级±0.5 级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50多年来,对地球内部100~500km深处的地震的认识还一直是个谜。在此深度,预料岩石可能因塑性流动而不是脆性破裂或断层表面摩擦滑动而变形的。实验室实验以及对地震活动消亡带中的压力和温度所作的详细计算表明,深源地震可能是由于沉降到上地幔的岩石圈的水合部分的脱水作用和高压结构的不稳定性造成的。因此,地震学家可以绘制出从大洋返回到地球深部的水的再循环图。  相似文献   

4.
黄骅港三期是单个容量3万吨共24座筒仓的超大型群仓储煤系统,储煤主要来自神华集团所属煤矿,少部分为外购协作煤,多属易自燃煤种。为更有效控制火灾隐患,通过工艺流程分析及危险因素提取,试运营期间数据分析等,研究了致使煤体高温的危险因素和对策。发现运输过程中出现因雨淋而产生润湿热,因粉尘积聚发热的危险;筒仓储煤曾出现数天内温度从10℃升高到45℃,筒仓内有毒有害气体可能超限的危险;输煤皮带可能跑偏引起摩擦生热的危险等。试运营期间针对性采取了喷洒抑尘剂,设置警报系统及检测装置,加强皮带机监控和管理等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看地震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与地球自转的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地震成因观点,认为地震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化.地球岩石圈由大小不同、质量不同的块体组成.比如,大洋块体薄、质量轻,大陆块体厚、质量重.地球自转速率变化时,就会造成这些块体运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运动可能使块体之间发生"追尾"撞击或摩擦,从而引起地震.地震能量来自于块体间撞击或摩擦时损失的动能.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块体周缘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鄂尔多斯块体周缘的地震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块体的东缘、南缘、西缘均发生过8级强震或多次7级以上地震,而北缘历史上仅发生过1次7级地震,可见块体周缘的强震活动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中强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差异也较为显著,1929年以前,块体北缘没有中强地震记录,而块体东缘、南缘、西缘却是中强地震的丛集区域,1929年以后,块体周缘的地震活动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后,多种迹象表明,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特别是西北缘的地震危险趋势将进一步加剧。b值空间扫描结果显示该区域也是低b值高应力积累区域,鄂尔多斯块体北缘的历史中强地震均发生在这些高应力积累的区域。在关注鄂尔多斯块体西北缘的同时,也应特别关注超长平静区内蒙古临河至晋冀蒙交界地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楚雄中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姚安5.9、6.5级地震以来,楚雄区域中强地震活动呈现频次高、强度大、范围广的现象。通过对楚雄区域中强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得出以楚雄-南华地震带为活动主体的楚雄区域中强地震活跃,楚雄地震带南段和北段6.0级以上地震活动存在互相呼应、相继活动的现象;20世纪,云南7.0级强震活动时段,楚雄区域中强地震在时、空、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泉州市区域地壳结构、地质构造、构造应力场和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泉州市在第四纪中更新世之前位于环太平洋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中,地壳运动频繁而又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现代处于菲律宾海板块对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台湾动力触角"影响区,但区内的断裂不具全新世活动性,新构造运动不强烈,有史以来未见≥5.0级地震记载,属于地壳相对稳定区,未来遭遇6.0级地震的危险性不大,其地震破坏性影响主要来自周边孕震区,特别是东部海域,与"台湾动力触角"的作用和滨海断裂带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地震非均匀度方法对汶川8.0级地震开展了震例研究,较系统地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地震非均匀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在震中及附近地区存在明显的地震非均匀度中短期异常,2001年2月23日雅江6.3级地震可能是汶川地震前的首发地震,具有前震指示意义;根据近期GL值时空演化图像,探讨了我国西南地区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5级以上地震的月相效应进行了分析,表明该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月相效应;分别对华东、安徽地区1970年以来4.5级和4级以上地震的月相调制比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华东MS5.5级、安徽MS5.5级以上地震活动受月相调制作用显著,分别提出了华东地区MS≥5.5级及安徽地区MS≥5.0级地震发生前月相调制比的定量预测指标,它对这两个区域大震的发生具有中、短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不是因为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多数人并不知道"堰塞湖"是怎么回事,即便知其者,也只是停留在往日地质奇特、风景优美的印象中。只有在一些地震灾区,人们才会见识堰塞湖的惊险和恐怖。其实,堰塞湖早就出现过。我国台湾地震活动频繁,早在1941年12月,嘉义东北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引起山崩,在海拔580米处溪流中形成一道高100米的堤坝,河流中断。10个月后,上游的溪水滞积起来,在天然堤坝以上就形成  相似文献   

12.
统计了国内外287次5级以上的实际地震记录,研究了地震动峰值不对称比、持时、地震荷载类型的统计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地震动峰值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可以用峰值不对称比描述,统计结果具有规律性,其平均值总体上随震级加大而略有降低,从5级到8级地震其范围变化为1.4~1.2;地震动持时随震级增大而增大,近似于线性增长,震级从...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1月23日山东省莱州市发生Ms4.6级地震,该地震发生在沂沭断裂带东侧.该地震序列类型为主余型,但是地震序列的h值小于1.根据地震的等震线长轴、震源机制解和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发震断层呈NE向.该地震打破了华北地区6个月的ML4级地震平静,可能预示着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复苏,拉开华北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序幕,对华北地区6级地震具有指示意义.此外,该地震是1995年苍山Ms5.2级地震后,山东内陆地区发生的最大地震,引起了广泛的政府和社会关注,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震与优生     
目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正处于本世纪以来第5个高潮期,具有中强震连发的特征。据统计,自1988年至1997年底,我国大陆及邻近地区已发生7级以上(含7级)大地震15次(其中8次发生于我国境内)。专家们分析出目前我国地震高潮期的具体地区:云南和新疆为“主体活动区”;青海和东南沿海是“参与活动区”;四川、西藏等地自1988年以来虽多次发生6级以上强震,但7级以上大地震尚未发生,将根据其震情的发展确定其活动期类型。根据世界历史地震活动程度统计,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次8级以上特大地震,18~20次7级以上大地震。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国家,也是中地震活动水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大熵原理对安徽及华东地区中小地震活动水平进行统计预测,结果显示:安徽地区一年之内一般会发生Ms≥2.5地震,有可能发生Ms≥3.0地震,然而发生Ms≥3.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华东地区一年内一般会发生Ms≥3.5地震,有可能发生Ms≥4.0级地震,但发生Ms≥4.5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一九五零年八月十五日,西藏墨脱发生八点五级强烈地震,在念青唐古拉山脉东部的波密县古乡沟,出现一次特大雪崩。随着一声  相似文献   

17.
以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8级地震构造区为研究区域,采用华北历史地震目录和现代中小地震目录,在地震目录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G-R关系用最小二乘法对华北地区与三河—平谷地区的b值和复发周期进行时间扫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地区b值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趋于稳定,分别为0.67和0.82;而华北地区和三河—平谷地区的7、8级地震复发周期自1976年唐山地震以来逐渐增大,直到2015年分别在50、200年和5000、35000年以上,这说明三河—平谷地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地震活动处于平静期。  相似文献   

18.
对青海北部及邻近地区1976年以来ML≥3.0地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该区5级以上中强地震的活动规律,认为研究区内地震活动正处于第四个活跃期,下一次中强地震发生在柴达木地震带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印度尼西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安达曼M9.0地震前后地震b值的计算.我们得出这一地区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前后的地震b值的变化曲线.计算得到在地震b值变化的各阶段中各级地震的数目占各段地震总数的比例.得出在苏门答腊-安达曼地震前后,这一地区中、强地震增加了.  相似文献   

20.
邢台地震:揭开了中国地震预报的序幕1966年3月8日凌晨,河北省邢台地区隆尧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紧接着,3月22日,在宁晋县再次发生7.2级大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次发生在中国大陆东部人口稠密地区造成严重破坏和伤亡的地震,在国内外引起重大反响。6.8级和7.2级的震中烈度分别达到9度和10度,受灾面积达10余万平方公里,共损坏房屋508万间,其中262余万间严重破坏或倒塌。位于震中地区的隆尧县马兰、任村一带和宁晋东汪等地,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村镇街道变成一片废墟。两次地震中共有8064人丧生,38451人受伤。强烈地震还造成良田被毁,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