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研究了南京紫金山大型真菌的区系成分和生态分布,以期为开展大型真菌在紫金山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研究打下基础。通过2 a的实地调查,共获得大型真菌290种,分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的49科120属。按所处植被环境划分,紫金山大型真菌可分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型、针阔混交林型、针叶林型、竹林型和灌丛荒地型;按营养类型划分,主要分为土生菌(151种)、木生菌(151种)、外生菌根菌(49种)和虫生菌(2种)等;按区系组成划分,可分为世界广布种(该分布种种数占总种数的比例为18.97%)、北温带分布种(36.89%)、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13.45%)、温带-亚热带或热带分布种(7.59%)、欧亚大陆分布种(5.86%)、东亚-北美间断种(5.17%)、中国-日本共有种(2.07%)和中国特有种(10.00%)。  相似文献   

2.
2016—2019年对甘肃省碌曲县夏季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目38科125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6种。有4种调查鸟类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等级,6种被列为近危(NT)等级。依据居留型可将调查鸟类划分为留鸟(56种)、夏候鸟(51种)、旅鸟(14种)和冬候鸟(4种)。根据《中国动物地理》,繁殖鸟类中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兼有东洋界鸟类,种数居于前列的几种类型分别为古北型(23种)、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18种)、不易归类的分布型(13种)、全北型(17种)、高地型(12种)和东洋型(10种)。该结果与碌曲处于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地带有关,充分体现了碌曲动物区系属古北界青藏高原区青海藏南亚区的基本特征。不同生境群落结构中,草原生境鸟类物种数最多,为71种,其次为乔木林生境,为61种,物种数最少的是河流生境,为39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最高的生境是乔木林生境,其次是湖泊生境,灌丛生境最低。Simpson多样性最高的生境是湖泊生境,其次是乔木林生境,灌丛生境最低。G-F指数表明2016—2019年,整个调查区鸟类在科、属水平上的多样性较高。今后应加强对尕海湿地生态系统和则岔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以维护碌曲鸟类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珍稀濒危保护物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和丹霞地貌申遗委员会提供的各丹霞地貌区的资料,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共有各类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78种,隶属于39科93属;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科,34属,41种,Ⅰ级5种,Ⅱ级36种;被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收录128种,隶属33科、77属,极危2种,濒危7种,易危65种;被(2006)收录的植物共14科15属17种,濒危种(EN)3种、易危种(VU)6种,极危种(CR)1种;CITES(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贸易公约)收录的有5科,46属,107种.根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9),国家重点保护动物71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10种,Ⅱ级重点保护61种;被IUCN收录85种,其中,濒危种8种,易危种20种,极危种2种,其他为低危种;CITES收录100种,隶属于14目29科,其中单目单科单种的有5种;中国动物红皮书的动物有72种,其中,濒危种(EN)7种、易危种(VU)26种,极危种(CR)1种,其他为低危种.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丹霞地貌区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数目高于黄山、神农架、武夷山,与三清山的相近.但从被子植物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来看,要比黄山、武夷山丰富,说明了丹霞地貌植物区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丹霞山可能是历史变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4.
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对江苏东台进行了8次鸟类野外调查,结果显示,东台记录到180种鸟类,隶属于14目46科,其中分布型以古北界鸟类居多,共计80种(44.44%);居留型以留鸟、冬候鸟和夏候鸟为主,共计134种(74.44%)。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和黑嘴鸥(Saundersilarus saundersi);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2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极危(CR)1种,濒危(EN)3种,易危(VU)2种,近危(NT)5种,多分布于沿海滩涂生境。故应优先保护研究区内的湿地滩涂生境,可通过建设人工潮沟和近海浅水塘,维持关键光滩及制定长效监测方案等方法进行保护。研究结果可为世界遗产保护地条子泥湿地的管理以及该区域未来的鸟类监测提供本底数据。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LB-HPLC-MS9种氟喹诺酮类(QNs)、7种大环内酯类(MCs)、3种四环素类(TCs)、2种氯霉素类(CAPs)和4种其他类(Others)共40种抗生素的分析方法.通过重点优化水样不同pH值、乙二胺四乙酸二钠(Na2EDTA)加入量、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等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水样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采用Agilent Zorbax Rrhd Eclipse Plus C18 (2.1 mm×50 mm,1.8μm)色谱柱分离,正、负离子模式分别采集,正离子模式采用0.2%甲酸-2 mmol乙酸铵水溶液和甲醇-乙腈(V/V,1∶1)作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38种单体;负离子模式采用纯水和甲醇-乙腈(V/V,1∶1)作流动相梯度分离2种单体,多重反应监测模式分析,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目标分析物线性范围在1.00—200 ng·mL~(-1)之间,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在0.002—0.270 ng·L~(-1)之间,地表水加标回收率在61.0%—14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32%之间.方法成功应用于贵阳市南明河12个地表水分析,共检出34种抗生素,其中大环内酯类检出浓度最高,平均浓度为257 ng·L~(-1).  相似文献   

6.
海南鹦哥岭的外来植物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鹦哥岭外来植物的调查,以及外来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长型、生境和危害程度等的分析,阐明鹦哥岭的外来植物现状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共有53种外来植物,约占鹦哥岭种子植物总数的2.73%,主要来自新大陆热带地区(35种)。其中草本(36种)和灌木(13种)占优势,藤本(3种)和小乔木(2种)相对不明显。外来种对鹦哥岭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对人为干扰严重的生态系统影响较大。最后对外来植物进行评估,并提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草海湿地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湿地湖泊,具有典型高原喀斯特湿地特征,作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栖息地,对其展开各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之前对草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湖泊水体富营养化[1-2]、土壤重金属污染[3-5]、浮游植物与水生生物时空分布及保护区生态环境恢复等领域,而对草海湿地流域汇水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鲜有报道。采用典型标准样地调查法、群落数量特征和Kikvidze-Ohsawa优势种判定法,对草海湿地流域不同坡度的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及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草海喀斯特湿地流域森林群落主要以松科(Pin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菊科(Asteraceae)等植物为主。(2)采用IV-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不同坡度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比例分析发现,随坡度的增加优势种比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乔木群落优势种比例变化拐点在斜坡,灌木和草本群落拐点在陡坡。(3)采用SDR4-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不同坡度森林植物群落优势种比例分析,发现乔木群落优势种比例随坡度的增加而加大;灌木和草本群落优势种的比例随坡度的增加先减少后增加,优势种比例变化拐点为陡坡。(4)结合植物群落数量与Kikvidze-Ohsawa优势种评判法对植物群落进行分析发现,群落数量指标所包含信息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分析结果,因此在对群落优势种的研究中,应选择包含种群信息量较多的群落数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配套养殖体系中部分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超声提取-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分析配套养殖体系粪便、水体和沉积物中4种磺胺类(SAs)、2种四环素类(TCs)、2种大环内酯(MLs)和2种喹诺酮类(QLs)抗生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在水体中共检出8种抗生素,浓度在ND—382 ng·L-1,2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未被检出,且水体中抗生素的浓度呈现旱季高于雨季;沉积物中共检出7种抗生素,其浓度分别在ND—3400μg·kg-1范围内,磺胺嘧啶(SDZ)、磺胺甲噁唑(SMX)和罗红霉素(RTM)未被检出;在猪粪和鸭粪中均检出甲氧苄啶(TMP)、诺氟沙星(NFX)、脱水红霉素(ETM-H2O)和罗红霉素(RTM),同时猪粪中还检出2种四环素类,鸭粪中检出磺胺二甲嘧啶(SMZ)和环丙沙星(CFX),其中鸭粪中甲氧苄啶的最高浓度达到6.11 mg·kg-1.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抗生素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磺胺类抗生素在水体中浓度最高,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在沉积物中的浓度最高;粪便中抗生素的种类与施药的种类密切相关,并且可能会加剧抗生素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口特殊的生态环境使得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密度和时空分布等生态特征有别于其它水体。2005年秋季(丰水期)和2006年春季(枯水期)对长江口南北支浮游动物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沿南北支由西向东设立3个采样断面共20个采样点。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27种,其中轮虫65种,原生动物107种,枝角类15种,桡足类40种。优势种包括龟甲轮虫(Keratella)、刺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砂壳虫(Difflugia)、表壳虫(Arcella)、砂壳纤毛虫(Tintinnid)、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象鼻溞(Bosmina)等。文章对南北两支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比较,南支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及生物多样都高于北支,南北两支的浮游动物群落相似度很低。南北两支水域环境的不同造成其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较大差异,文章分析了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相关性,其中水温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水温的季节性决定...  相似文献   

10.
目标树经营是近自然森林经营的一项主要措施,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灌草层生态位对目标树经营具有指导作用,可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意见.以华蓥市天池林场36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种目标树密度(100、150、200株/hm2),辅之对照林分(CK),分析目标树经营3年后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灌木和草本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不同密度目标树经营后的灌草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显著增大;(2)实施3种不同密度的目标树经营后,林下灌草层优势种不同,但优势种之间生态位重叠;(3)目标树经营后灌木层的优势种为樟(Cinnamomum camphora)、枹栎(Quercus serrata)、木姜子(Litsea pungens)、毛桐(Mallotus barbatus);草本层的优势种为皱叶狗尾草(Setaria plicata)、黑足鳞毛蕨(Dryopteris fuscipes)、芒(Miscanthus sinensis)、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这些物种占据群落重要地位并能充分利用该生态系...  相似文献   

11.
2种水稻土中Cu(Ⅱ)和Pb(Ⅱ)的解吸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2种水稻土表面吸附态Cu(Ⅱ)和Pb(Ⅱ)的解吸动力学行为及柠檬酸和酒石酸对2种重金属离子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2种土壤对Pb(Ⅱ)的吸附量比Cu(Ⅱ)高得多,但无论在单一重金属体系还是Cu(Ⅱ)和Pb(Ⅱ)共存体系中,Cu(Ⅱ)的解吸量均大于Pb(Ⅱ),湖州水稻土Cu(Ⅱ)的解吸量大于嘉兴水稻土,说明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亲和力越大,吸附的重金属离子越不易解吸。用E lovich方程拟合动力学数据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解吸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Cu(Ⅱ)和Pb(Ⅱ)的解吸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迅速减小。Cu(Ⅱ)的解吸速率大于Pb(Ⅱ),柠檬酸和酒石酸不仅使重金属的解吸量增加,而且使Cu(Ⅱ)和Pb(Ⅱ)的解吸速率大大提高。2种有机酸对Cu(Ⅱ)解吸的促进作用大于Pb(Ⅱ),柠檬酸的促进作用大于酒石酸。  相似文献   

12.
固碳释氧是植物的一项重要功能。以昆明市18种常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对其固碳释氧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8种常见绿化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主要呈单峰型曲线或双峰型曲线;单位叶面积日净同化量为31.25~125.17 mmol·m~(-2)·d~(-1),固碳量为1.10~4.41 g·m~(-2)·d~(-1),释氧量为0.80~3.20 g·m~(-2)·d~(-1);单位土地面积日固碳量为2.43~24.68 g·m~(-2)·d~(-1),释氧量为1.17~17.95 g·m~(-2)·d~(-1)。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能力聚类分析表明,乔木(5种)、灌木(7种)、草本(3种)、藤本(3种)均可分为两级;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能力分析表明,乔木(5种)、草本(3种)、藤本(3种)均分为两级,灌木(7种)分为三级。其中,日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乔木有山茶(Camellia japonica),灌木有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和洒金叶珊瑚(Aucuba japonica),草本有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藤本有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日固碳释氧能力中等的灌木有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和假连翘(Duranta repens);日固碳释氧能力较弱的乔木有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长叶刺葵(Phoenix canariensis)和金桂(Osmanthus fragrans),灌木有锈叶杜鹃(Rhododendron siderophyllum)和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草本有吊兰(Chlorophytum comosum),藤本有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和蔓长春花(Vinca major)。本研究旨在为城市绿化植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为构建城市绿化植物群落提供理论支撑,为建设城市生态园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12年7月选取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3个样地,分0-10、10-20、20-30、30-40、40-50 cm 5个土层采集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licus)根围土壤样品,研究了AM真菌物种多样性和土壤因子生态作用。共分离AM真菌4属36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9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3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3种,多孢囊霉属(Diversispora)1种。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是银川和沙坡头优势种,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是民勤优势种。民勤孢子密度、种丰度和物种多样性最高,孢子密度和种丰度随土层加深而递减,在0-20 cm土层达最大值。总球囊霉素(TEG)和易提取球囊霉素(EEG)含量在3个样地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孢子密度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显著正相关,与总球囊霉素极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AM真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并与土壤环境密切相关,这为筛选优良菌种,充分利用AM真菌资源促进沙冬青生长和荒漠植被恢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农药对土壤无脊椎动物种群的生态风险,采用OECD标准滤纸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10种常用农药对蚯蚓(Eisenia 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采用滤纸法,48h测定结果表明,4种氨基甲酸酯类(异丙威、甲萘威、速灭威和丁硫克百威)和2种有机磷类(毒死蜱和哒嗪硫磷)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3.50(2.77~4.44)~72.42(59.58~88.05)μg·cm-2)明显高于3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噻嗪酮、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和吡蚜酮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629.1μg·cm-2)。采用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上述4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59.61(55.13~64.44)~134.1(127.0~141.5)mg·kg-1)明显高于上述2种有机磷类农药和其他农药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其LC50值为193.0(180.1~206.8)~386.4(359.7~414.2)mg·kg-1)。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农药对蚯蚓的毒性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类型的不同农药品种对蚯蚓的毒性也存在较大差异。总体来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比其他类型的农药对蚯蚓具有更高的毒性。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本研究采用人工土壤法测定的所有农药对蚯蚓均为低毒级。  相似文献   

15.
在溢油事故应急处置中,消油剂的使用备受争议。为探究消油剂和溢油对海洋底栖模式生物海胆(Hemicentrotus pulcherrimus)复合毒性效应,通过WAFs(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和CEWAFs(Chemically enhanced water-accommodated fractions)的96 h暴露实验,测定海胆肠和性腺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随油水配比浓度的增加,4种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酶活性峰值均极显著高于海水对照组水平(P0.01)。肠中4种酶活性最大诱导倍数均高于性腺。相同暴露浓度下,CEWAFs组4种酶活性诱导程度均高于WAFs组。消油剂对照组和海水对照组间4种酶活性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6.
两栖动物是生物多样性观测的重要指示物种。2012—2018年,采用样线法观测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两栖动物物种组成及种群动态变化。观测样区共记录两栖动物2目8科24种,其中有12种仅见于保护区内,有7种仅见于保护区外,有5种在保护区内外均有记录。在观测季节(6—9月)内,保护区内两栖动物优势种为福建大头蛙(Limnonectes fujianensis)、黄岗臭蛙(Odorrana huanggangensis)和华南湍蛙(Amolops ricketti),保护区外优势种为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和弹琴蛙(Nidirana adenopleura)。观测样区两栖动物的总体动态以及优势物种的种群动态均有明显变化,不同年度间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
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水鸟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共包括8条样线40个观测点.结果表明:(1)秋季迁徙期共记录水鸟6目14科54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种;越冬期共记录水鸟5目7科31种,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4种.(2)2个时期雁形目水鸟种类和数量均占优势,豆雁(Anser fabalis)、斑嘴鸭(Anas poecilorhycha)、赤膀鸭(Anas strepera)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为优势物种,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大大鹅(Cygnus cygnus)等珍稀水鸟也有一定的种群数量.(3)秋季迁徙期水鸟种数、数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多于或高于越冬期.(4)5种典型生境之间水鸟种类和数量存在差异,天然水域是水鸟群落的主要分布区.(5)自然生境内的水鸟种数、数量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一般多于或高于人工生境.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自然生境之间水鸟群落结构相似程度高于人工生境.  相似文献   

18.
东海浮游多毛类环境适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采用拟合曲线方法,探讨浮游多毛类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特征,分析不同物种的生态类型.结果表明,东海4季鉴定到种的浮游多毛类共有20种.其中,游蚕(Pelagobis longicirrata)、秀丽浮蚕(Tomopteris elegans)、等须浮蚕(Tomopteris duccii)、方背鳞虫(Lepidonotus squamatus)和岛居拟帚毛虫(Lygdamis nesiotes)等对温度变化不敏感,是广温种;秀丽浮蚕还具有广泛的盐度适应,是广盐种;太平洋浮蚕(Tomopteris pacifica)是热带大洋种,可作为暖流指示种;丝鳃稚齿虫(Prionospio malmgreni)是广温近海种;其它物种为亚热带外海种.与东海大多数浮游动物类群相同,多毛类以亚热带外海种为主.但是多毛类中广温种占有较大的比例,这是该类有别于其它浮游动物类群的重要特征.图2表3参20  相似文献   

19.
杨华  刘庆阳  刘艳菊 《环境化学》2011,30(4):786-791
选取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s)、橡皮树(Ficus elastica)、变色木(Codiaeum variegatum)、萱草(金娃娃)(Hemerocallis fulva)、一品红(Euphorbia pulcherrima)和国兰(Cymbidium sinense)等6种植物,采用动态熏蒸...  相似文献   

20.
对三清山台湾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白豆杉(Pseudotaxus chienii(Cheng)Cheng)-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从群落组成、外貌、结构分析看该群落是保存较好的典型中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地理成分构成以热带属占52.60%,温带属占46.08%;按重要值计算,群落优势种组成以杜鹃花科(24.38%)、松科(22.93%)、山茶科(19.45%)、壳斗科(10.27%)占优势,而建群种、优势种主要为猴头杜鹃(64.53%)、台湾松(56.11%)、白豆杉(29.36%)、荷木(19.68%)、黑柃(15.99%)、细叶青冈(15.82%)和厚叶红淡比(15.79%)。(2)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00,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为3.66,频度值分析为A>B>CE,同Raunkiaer标准频度定律有一定差异。(3)群落组成以多优势种为特征,从年龄结构图看均为衰退种群,衰退程度为:台湾松>猴头杜鹃>荷木>白豆杉>黑柃>细叶青冈>厚叶红淡比,且前三种衰退程度很高。(4)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70.21%),地上芽植物次之(25.32%),地面芽植物(2.13%)和隐芽植物(2.13%)较少。(5)群落的乔木层明显分为2层,高度在10~18m,以台湾松、荷木、细叶青冈优势,7~10m以白豆杉、黑柃、猴头杜鹃占优势。猴头杜鹃优势度极大,覆盖度达0.6~0.98,较大的荫闭环境对其它优势种如台湾松、白豆杉等幼苗的更新造成极大的影响。(6)从总体上看,该台湾松、白豆杉群落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地带性常绿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均匀度较高,在演替上实际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