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西兰以具有最完善的保护区管理系统而著称,是世界上最早成立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之一,其保护区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据最新调查表明,新西兰的保护区体系已基本完善,面积达到700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1/3和国土总面积的10.7%;保护区系统的类型多样,包含国家公园、海洋公园(海洋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普通的以保护某种动植物为目的而设立的保护区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增加很快,从1978年的34个(占总面积的0.13%)发展到了1999年的1146个(占总面积的8.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中国,认识到自然保护区应该存在下去,并且应该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1].为了自然保护区的生存,也为了确保自然资源得到保护,发展策略和保护策略应当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及其环境,拯救濒临灭绝的生物物种,保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进行保护和有效管理的特殊地域的总称,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对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建设、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到1990年,我国共有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606处,总面积达4000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计划到2000年达到5%。  相似文献   

4.
新西兰自然保护区管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西兰以具有最完善的保护区管理系统而著称,是世界上最早成立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之一,其保护区建设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据最新调查表明,新西兰的保护区体系已基本完善,面积达到700万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1/3和国土总面积的10.7%;保护区系统的类型多样,包含国家公园、海洋公园(海洋保护区)、森林公园以及普通的以保护某种动植物为目的而设立的保护区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也非常迅速,目前已建立了不同级别、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926个,总面积7698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7.64%。但其管理水平尚不能跟上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发展速度,目前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经费来源、基本建设、法律政策及保护措施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新西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就与其成功的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它所建立的完善的管理体系、严格的法律与政策、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强大的公众参与机制,对我国保护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状况,分析了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数量与面积、类型结构和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截止2010年底,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数量为73个,面积99.9万h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34%。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49.3%和55.0%。71.2%的自然保护区面积在10 000 hm2以下,30.1%的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与实验区的面积占自然保护区面积的比例在27%~42%之间变化。自然保护区类型比较齐全,森林生态类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山东省自然保护区数量和面积的56.2%和31.1%。自然保护区区域分布不均,68.5%的自然保护区分布在鲁东丘陵区和鲁中南山地丘陵区。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30年发展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1980-2010年山东省共建成自然保护区73个,总面积99.9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34%。其中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分别为7个,36个,20个和10个,面积分别为21.95万hm2,54.96万hm2,16.38万hm2和6.65万hm2。自然保护区类型涉及森林生态,内陆湿地,海洋海岸,地质遗迹,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和古生物遗迹等7类,但以森林生态类,内陆湿地类和海洋海岸类自然保护区为主。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05,(8):60-60
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在河北、内蒙古等12个省、市、自治区新建了17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至此.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己达243个.总面积8944.1万公顷.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9.2%。  相似文献   

8.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社会价值.通过对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15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得到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分类结果,主要由红树林、基围塘、陆域林地和海域等部分组成,其中红树林面积为82.4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2.38%,并总结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自然资源现状,最后对红树林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热带森林面积最大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型综合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4.2510万公顷,分布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8种植被类型,高等植物近5000种.  相似文献   

10.
全国自然保护区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念勇  郭志芬 《环境保护》1994,(11):46-47,43
近年来我国自然保护事业迅速发展,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由1978年的34处发展到1993年的766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到90处,并有10处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保护面积达661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6.8%,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对抢救和保护一批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年至2019年的卫星影像数据,分析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近20年来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开发干扰指数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如下: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明显,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利用面积下降,而建设用地(城乡居民点、工矿用地)和水域湿地等面积增加。变化面积占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47.0%,减少的草地和耕地等主要转为建设用地、水域湿地,主要表现为实验区内盐田和养殖塘面积的增加。2000年以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开发干扰指数逐年增大,2005年之前人类活动干扰相对轻微;2005年至2016年人类活动干扰剧烈,自然保护区开发干扰指数增加迅速,以盐田和养殖塘的开发为主要影响因素;2016年后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开发干扰指数趋于稳定。人类活动干扰呈现从轻微到剧烈再到稳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人类自上个世纪末以来,逐渐认识了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并认识到只要人类充分认识和掌握生态调节机理,积极创造生物种群自身修复能力的合适条件,那么已经失调或破坏了的生态平衡可以恢复。基于上述认识,一些国家自19世纪末相继制订自然保护法,创建自然保护区,由此谱写了近代史上自然保护的篇章。 1872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正式建立世界上最早的自然公园之一——黄石国家公园。1924年,美国划定了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墨西哥州希拉森林,还规定自然保护区的面积需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一。目前,美国已建有自然保护区669处,国家公园380个,面积达93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其中最大的阿拉斯加保护区,面积达2240万公顷。美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的植被型是针叶林、苔原和沼泽;野生动物以鹰最多,其次是鹗和熊。  相似文献   

13.
全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统计结果显示,截止1999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146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815.24万hm2(注:其中陆地面积8450.94万hm2,海域面积364.3万hm2.  相似文献   

14.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东经88°30′—90°00′,北纬44°40′—46°00′之间,即博格多山北面的阜康、吉木萨尔、奇台三县的北部,阿尔泰山南面的青河、富蕴、福海三县的南部。该保护区东西宽117.5公里,南北长147.5公里,全区呈长方形。总面积17331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0.18%,占106个森林生态系统与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1/2.5。就面积而言,该保护区约等于3个上海市。  相似文献   

15.
辉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1975和2006年两期遥感影像为信息源,从生态系统空间范围和服务功能价值变化的角度对呼伦贝尔辉河草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5~2006年间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草原和湖泊面积分别减少了7346和2731hm2,湿地和干涸湖面积分别增加了6877和2953 hm2.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湿地生态系统的斑块格局变化来看,1975~2006年间斑块密度增加了74.48个.hm-2,斑块连通度在100~300m的阈限值范围内呈减少的趋势,平均减少0.069±0.038.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价结果表明,1975~2006年间辉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达到健康水平以上的区域面积为323215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93.31%,生态系统较差和恶劣区的面积为23177 hm2,占总面积的6.69%.研究区的总生态价值盈余为8.8×107元,其盈余主要来源于草原向湿地的转化、水体向湿地的转化及干涸湖向草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始于1956年,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保护区的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仅有森林、野生动物类保护区,还有水资源、地质地貌等方面的自然保护区。到目前为止,已经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个,省级保护区32个,总面积2258.68万亩,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地州级自然保护区35个。这些保护区的建设,不仅在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物种保护方面起到了积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与评价技术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遥感监测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技术,构建了集目标、内容、指标、流程为一体的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天地一体化监管与评价的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型.最后,为了验证方法体系的可靠性,以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了示范研究,结果表明:该自然保护区有工矿用地、旅游用地、采石场、农业用地、居民点、其他人工设施和道路7种人类活动类型,人类活动总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6.60%,以农业用地为主,占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总面积的89.41%.人类活动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实验区人类活动总面积5554.9hm2、总数量231处,分别占人类活动总面积和总数量的68.65%和58.93%.该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影响指数为0.000697,人类活动影响较明显,不利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消息树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见成效我国保护区建设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重大工程———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于2001年正式启动以来,全国共新建自然保护区249处,新增保护面积359万公顷,大熊猫、兰科植物等濒危物种的拯救繁育工作得到加强,相当数量的珍贵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据悉,该工程建设的第一步目标是要在2010年使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1800个,总面积1.5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6%左右,使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和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重点实施对大熊猫、虎、金丝猴、藏羚羊、野生雉类、…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前言2 0 0 1年 11月 14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本文拟通过保护区一年来的管理实践 ,及对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以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保护区建设提出一些有益的建议及对策。2 湿地保护区现状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是我国最大的具有防洪、灌溉、调水、水产、水运、水电等功能的综合利用平原型水库 ,也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的重要调蓄水大型湖泊之一。洪泽湖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泗洪县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 118°13′9″— 118°2 8′4 2″ ,北纬 33°2 0′2 7″— 33°10′4 0″。总面积 …  相似文献   

20.
截止目前,在我国已建设了36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已近 2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左右。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个。 这些自然保护区为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特别是对拯救和保护一些濒于灭绝的动物、植物种源,对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保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设立永续利用的自然宝库起到了巨大作用。 科学家指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我国环境的改善和环境的美化,促进科学研究及工农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