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应用马尔可夫链分析预测福建以林为主的土地利用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状况的研究是国土整治及林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根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资料,应用马尔可夫链理论,建立预测模型,分析、预测土壤利用的动态状况,提出宏观控制的对策,为土地利用规划,林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的方法与依据。  相似文献   

2.
威海市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2006年-2020年)要求深入分析资源供给、环境容量等限制因素,研究土地利用方式、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提出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土地利用调控指标和空间管制措施。本文在分析了威海市土地利用现状特点、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威海市土地利用环境承载力,探讨土地利用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科学地安排土地利用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规划层次上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例,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质量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了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持续性,有必要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必要性、应用技术及研究方法,并结合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GIS软件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和趋势面拟合扩展,使评价工作更科学,评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就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情况而言,存在利用率较低、土地资源浪费筝现象。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这一局面,同时规划的实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入手,对基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经济学分析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土地规划利用会引起土地结构的变化,而土地结构变化又会引起土地面积和空间位置变化,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结构发生改变。它还改变了自然景观面貌和景观中的物质循环的规律以及改变能的分布状况。对周围的水质、水量及其土壤都有着影响。这些影响是从服务生态服务质量中体现出来的,因为生态服务质量与土地利用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的现状,并探讨土地利用规划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未利用土地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将环境问题更为系统地纳入到土地利用规划中,从而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概述了不确定性在未利用土地规划环评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统地阐述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中不确定性的类型及其特点。长期忽视开展不确定性研究,会导致规划指标偏离现实需求,直接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导致规划不能发挥控制或引导土地利用的作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影响规划的实际效果。综合概述了土地规划环评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并通过特定的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人类社会发展伴随着土地利用的演变,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适应土地,改造土地和利用土地的历史。土地面积有限性和土地需求增长性是土地利用领域中永恒的主题,也是土地利用规划产生的客观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可持续理念的提出,人们对土地的认识不同于以前,它既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环境问题。为了使土地利用能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要做好土地规划工作,分析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规划方法、规划内容,使规划与现实相吻合。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编制面临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规划编制及后期规划的实施与管理,本文针对土地利用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并提出相应解决的对策,搞好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衔接,充分发挥规划在土地利用及管理方面的职能,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生态适宜度分析是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GIS技术,以营口某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将土地利用生态适宜度评价应用到开发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了开发区生态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因子开展了评价,并借助GIS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叠置有机结合,为开发区的合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城市土地利用生态规划和城市生态系统对策规划的状况,分析并提出了城市生态规划的两种类型,即生态规划方法和城市生态系统水平上进行的生态对策规划,并对这两种生态规划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改造规划的多因子空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福清市土地利用分布为例 ,在完成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适宜性参评因子空间数据库基础上 ,集成土地适宜性综合指数模型和地块紧凑度模型 ,开发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利用控制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土地适宜性多因子空间分析 ,模拟大农业 (耕地、林地、园地 )各目标用地条件下各地块土地使用适宜度 ,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 ,得到单目标土地改造方案 ;再经模型优化和综合比较得出多目标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可选方案。计算结果表明 ,福清市土地资源中开发改造为新耕地的潜力极有限 ,而用于开发改造新林地和园地的土地尚有226 80km2 和36 34km2 ,为福清市土地利用改造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生态文明视角下沿海地区土地利用研究-以盐城大丰为例.介绍了研究的意义,对研究区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大丰区概况、土地利用情况分析和存在问题分析,提出了生态视角下沿海城市土地利用的保障对策,主要有:特色开发,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城乡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实施动态监管,建立评估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以盐城大丰为例,分析其在土地利用中的情况和特点,并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出发探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双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尽早开展其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介绍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程序和内容,提出了一系列的评价原则,分析了与其他环境影响评价的关系。并以双流县为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农用土地资源卫星遥感宏观监测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区的分层技术、卫星遥感抽样技术、样方调查方法、数据库建立、数据汇总与外推方法、数理统计分析与精度评估等6个专题的重点研究,探索出一套四川省农用土地利用现状卫星遥感抽样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方法。该技术方法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已在四川省实施应用,完成了1∶10万农用土地利用现状抽样调查。土地利用类型区分为7个层25个亚层,抽样数为118个,样方大小为10km×10km(即100km2),实际抽样率为2.0%。应用结果表明:在合理分层的基础上,采用卫星遥感抽样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能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宏观调查与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用地指标是我国空间规划实施和国土空间管制的关键政策工具。研究收集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数据,利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用地指标分配的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了省级和市级因素对指标分配的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1)用地指标分配策略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绝对量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而相对量呈现西部和东南高、中部和东北低的空间特征;(2)用地指标分配模式主要受经济发展需求驱动,缺乏对水土等资源环境限制性因素的考虑;(3)快速发展期的省倾向于集中分配策略,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则更为均衡。因此,需坚守资源环境底线,配合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实施差别化的用地指标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近几年上海市水污染控制工程建设发展较快。根据测算,到 2 0 2 0年,各污水厂年产含水率为 97 5 %的污泥将达到 4 4 36 0m3/d,污水厂污泥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在分析上海市污泥处置现状、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市的地理及经济特点,提出了上海市未来污泥处置的发展方向,提出以土地利用为主,焚烧、卫生填埋、用作建材等多种处置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环境污染型城市可绿色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安徽省典型的环境污染型城市淮北市为例.依据淮北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土地利用现状,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权重进行确定,并采用多因素评价法对该区域2006年-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研究与评价.结果表明:2006年-2015年淮北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其中,2006年-2010年淮北市土地利用呈不集约状态,2011年-2015年,集约利用土地水平由不集约逐渐转变为中度集约.政策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环境的治理提高了研究区域集约利用土地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生态适宜的城市发展空间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运用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和土地建设适宜性分析技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了生态适宜的城市发展空间区域(生态主导功能区)的划分方法,依据生态保护原则和土地开发适宜度,将城市生态主导功能区划分为禁止、限制、优化和重点开发区4种类型.介绍了该方法在大连市的应用.结果表明,大连市禁止、限制、优先和重点开发区面积分别占全市域土地面积的56%、19%、12%和13%.  相似文献   

18.
EcologicalplanningforlanduseandruraldevelopmentofTaojiangCountyOuyangZhiyun;WangRusong;JasonWeisman(ResearchCenterforEco-Envi...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状况与治理建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用野外调查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调查了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分析其影响的原因,提出治理建议。指出,黑河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适度开发,必要的水利工程和科学的上、中、下游分水方案是治理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所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