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床层烟炱和石灰粉混合物吸附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燃油锅炉本身排出的烟炱和石灰粉的混合物作脱硫吸附,在布袋除尘器内进行烟气脱硫试验。结果表明,在烟气温度110℃、过滤风速0.6-0.7m/min、吸附床层厚度为2-3mm等工艺条件下,烟炱和石灰粉的较佳混合比为5:1,吸附时间在60min内的平均脱硫70.54%。  相似文献   

2.
烟炱吸附法烟气脱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燃油锅炉本身排出的烟炱作脱硫吸附剂 ,进行了在布袋除尘器内可以实现的烟气脱硫试验。结果表明 ,在烟气温度 1 1 0℃、过滤风速 0 .6— 0 .7m/min、吸附床层厚度为 2— 3mm等工艺条件下 ,吸附时间在 60min内的平均脱硫率为 40 .3%。  相似文献   

3.
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中石灰石利用率低导致钙流失严重,为实现脱硫废水中Ca2+的资源化利用,进行糠醛渣改性和Ca2+的吸附特性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利用H3PO4改性后的糠醛渣对脱硫废水中Ca2+具有较高的吸附率;在振荡的前30 min吸附率上升极快,至90 min时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对Ca2+浓度对吸附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平衡吸附量与平衡浓度关系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在初始Ca2+浓度为300 mg/L的溶液中加入3 g吸附剂,温度30℃条件下振荡90 min,平衡吸附量为8.41 mg/g。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炭法烟气脱硫在脱硫剂、脱硫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分析了制约炭法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的原因 ,并提出 :开发新材料、新工艺 ,变传统的炭吸附法脱硫技术为炭催化法脱硫技术是炭法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炭法烟气脱硫技术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炭法烟气脱硫在脱硫剂、脱硫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制约炭法烟气脱硫技术发展的原因,并提出: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变传统的炭吸附法脱硫技术为炭催化法脱硫技术是炭法脱硫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得到干法烟气脱硫较优的相对湿度,并验证钙基脱硫剂在干法烟气脱硫中的可行性,在模拟干法烟气脱硫实验台上,研究了钙基脱硫剂在不同相对湿度(0~45%)条件下,脱硫剂的出口浓度、脱硫效率和固硫量。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从0变化至45%时,可以稳定运行的穿透时间由160 min增加到720 min,可达100%脱硫效率的运行时间由0增至580 min,脱硫剂的固硫量从43.37 mg增加到332.09 mg;增加相对湿度能显著提高烟气脱硫效率,在保证烟气不穿透物料且不出现黏壁现象的条件下,较优的相对湿度为45%。研究明确了在低相对湿度条件下此种脱硫剂的可行性并确定了较优化的干法脱硫湿度,为干法脱硫条件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脱汞性能,对控制燃煤电厂的汞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安大略水法和吸附管法分别对某600 MW电厂湿法脱硫系统的进出口的烟气进行了采样,测量了烟气中各形态汞浓度,并分析了该系统对烟气总汞、气态氧化态汞的脱除效果以及对气态单质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安大略水法和吸附管法均能较为准确地测定湿法脱硫系统进出口烟气中的汞含量,测得入口和出口的氧化汞与平均值的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分别为3.5%和1.3%;入口和出口的单质汞与平均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分别为16.6%和3.3%。其中吸附管法操作相对简单。通过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后,烟气中氧化态汞的浓度可下降87.5%,其中约67.5%的氧化态汞被湿法脱硫系统脱除,约20%的氧化态汞在脱硫浆液的还原作用下被还原为单质汞,导致脱硫系统出口的单质汞浓度高于入口。  相似文献   

8.
根据硅钙渣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和粒径分布分析了其用于烟气脱硫的可行性,并进行了模拟烟气脱硫实验,结果表明,硅钙渣中含有大量的碱性氧化物,且粒径分布满足脱硫要求;其浆液脱硫效率高,脱硫持续时间长,而且还能较好地适应烟气中SO_2浓度的变化。当浆液浓度从1%增加到7%,脱硫效率为100%的持续时间从275 min增加到1 900 min。在相同条件下,硅钙渣的脱硫性能优于石灰石,因此,硅钙渣用于烟气脱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聚苯胺(PANI)作为吸收剂,可有效地吸附烟气中的SO_2。不同于其他吸收剂的是聚苯胺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但聚苯胺本身为团聚结构,在脱硫过程中颗粒之间会相互融合,使其脱硫效率降低。采用凹凸棒、硅藻土、蛭石与苯胺复合制备聚苯胺基复合吸收剂,对烟气中的SO_2进行吸附,可有效减少聚苯胺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避免聚苯胺颗粒在脱硫过程中颗粒之间的融合。实验结果表明,聚苯胺基复合吸收剂吸附SO_2实质上是其中的聚苯胺对SO_2的吸附,吸附原理主要为化学吸附,当吸附温度为100~180℃时,吸附效果较好;吸附剂可循环使用,且仍然具有优良的吸附容量;相对于纯的聚苯胺,聚苯胺与凹凸棒、硅藻土和蛭石复合之后的吸收剂对SO_2的吸附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对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的高活性脱硫剂进行了半干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考虑添加剂、脱硫剂加入量、反应温度、烟气流量工艺因素的影响时该活性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后,脱硫效率提高1.5%~8.1%;当烟气流量<2 m3/min,钙硫比取1.5~2.0范围时,脱硫效率较高;一定范围内反应温度变化对脱硫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K2Cr2O7溶液作为吸收液,在自制的鼓泡反应器内,对模拟烟气进行同时脱硫脱硝的实验研究,考察多种因素对SO2脱除率(即脱硫率)和NO脱除率(即脱硝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K2Cr2O7浓度、反应温度、NO浓度、SO2浓度、烟气流量对脱硫率、脱硝率影响显著;当烟气流量为0.4L/min,气相中O2体积分数为6%,SO2体积分数为0.09%,NO体积分数为0.100%,K2Cr2O7摩尔浓度为10mmol/L,反应温度为40℃时,脱硫率、脱硝率分别达到100%和64.3%。  相似文献   

12.
吸附法烟气脱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油和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2 ,这些SO2 排入大气中 ,形成酸雨 ,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危害人类健康。一个世纪以来 ,人们对烟气脱硫作出了很大的努力 ,但常见的脱硫技术具有投资大、运行费用高 ,甚至有二次污染等问题。吸附法烟气脱硫工艺简单、脱硫效率高 ,是一种具有深入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油田含油污泥热解制备烟气脱硫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油田含油污泥深度资源化,针对高含油的孤岛采油厂含油污泥采用热解处理,回收油气资源的同时将热解残渣制备成烟气脱硫剂。以苯吸附值和热解残渣含油率为基准对热解工艺进行了优化,对热解油品和残渣进行分析,热解残渣经过后续处理进行了烟气脱硫性能评价。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热解最佳工艺条件为:氮气保护下,热解温度550℃,热解时间4h,升温速率10℃/min。此时苯吸附值为60.12mg/g,热解残渣含油率为0.29%。最佳工艺条件下,热解油品产率可达10%左右,回收率大于65%,热裂解作用明显,热解油品的品质较好,产生的不凝气体可以作为洁净燃料气;热解残渣经过后续处理,可用于脱除烟气中的SO2,吸附脱硫能力较好,穿透硫容达到3%以上。  相似文献   

14.
开发了粗媒体颗粒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流化床内加入惰性粗媒体颗粒,改善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延长脱硫剂在床内的停留时间,促进脱硫反应进行,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利用率.以工业用石灰石为脱硫剂,实验研究了粗媒体颗粒的加入量及其他操作条件对此过程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粗媒体颗粒粒径减小及床内加入量增加,烟气脱硫效率提高;随着Ca/S增大、饱和接近度降低、空速及脱硫剂颗粒粒径减小,脱硫效率提高.当粗媒体颗粒的静止床高为122 mm,饱和接近度为15~18℃、空速为2850 h-1、钙硫比为1.0~1.1、脱硫剂粒径为64μm时,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改性酚醛泡沫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可用于脱除气态污染物,需深入研究其脱除效率与各影响因素间关系。首次引入支持向量机建立改性酚醛泡沫吸附反应床模型,研究在不同温度、气质比、含氧量等影响因素下改性酚醛泡沫脱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的脱除效果及最优反应条件。烟气模拟脱硫脱硝实验确定RBF-ε-SVM模型为反应器内最优污染物浓度分布预测模型,惩罚系数c=100,gamma因子g=0.1。基于最优模型的各影响因素实验表明:氧气含量在6%时改性酚醛泡沫脱硫脱硝效果最佳;随着质气比的增加脱除效果增强;反应温度在80℃内脱除SO_2和NO的效率随着烟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模型可用于改性酚醛泡沫吸附反应床的最优工况选择,反应器内浓度分布的在线监控,以及指导反应器的放大、中试。  相似文献   

16.
对以粉煤灰为原料制备的高活性脱硫剂进行了半干法烟气脱硫实验研究,考虑添加剂、脱硫剂加入量、反应温度、烟气流量工艺因素的影响时该活性脱硫剂的脱硫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后,脱硫效率提高1.5%~8.1%;当烟气流量〈2m^3/min,钙硫比取1.5—2.0范围时,脱硫效率较高;一定范围内反应温度变化对脱硫效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粗媒体颗粒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粗媒体颗粒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在流化床内加入惰性粗媒体颗粒,改善脱硫剂与烟气的接触。延长脱硫剂在床内的停留时间,促进脱硫反应进行,提高脱硫效率和脱硫剂利用率。以工业用石灰石为脱硫剂,实验研究了粗媒体颗粒的加入量及其他操作条件对此过程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粗媒体颗粒粒径减小及床内加入量增加,烟气脱硫效率提高;随着Ca/S增大、饱和接近度降低、空速及脱硫剂颗粒粒径减小,脱硫效率提高。当粗媒体颗粒的静止床高为122mm,饱和接近度为15~18℃、空速为2850h^-1、钙硫比为1.0—1.1、脱硫剂粒径为64μm时,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吸附法烟气脱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油和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SO2,这些SO2排入大气中,形成酸雨,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烟气脱硫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常见的脱硫技术具有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甚至有二次污染等问题,吸附法烟气脱硫工艺简单,脱硫效率高,是一种具有深入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煤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进行大规模火力发电厂的建设也是必然的。目前控制SO_2排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烟气脱硫至今仍是控制SO_2排放的主要措施。本文就我国烟气脱硫方面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控制SO_2排放的不同方法,抛弃流程法、回收流程法进行烟气脱硫的评价,实现商品化及加速实现烟气脱硫技术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将活性炭法烟气脱硫脱硝工艺和循环流化床技术相结合,在自行设计的试验台上进行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炭给料量及烟气流量对脱硫脱硝效果的影响较小;在烟气排放温度范围(100~200℃)内,升高温度对脱硝有促进作用,对脱硫有抑制作用;水蒸气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大于脱硝,其最佳工作区域为10%~12%(质量分数);SO2浓度的增加会降低脱硫脱硝效果,而NO浓度的增加对脱硫有促进作用,对脱硝影响不大;当NH3∶NO摩尔比达到1∶1时,可得到最佳脱硝效果,此时工艺的脱硫率>70%,脱硝率>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