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广州市垃圾压缩站环境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了解垃圾压缩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选择不同站址、不同规模及不同防护设施的垃圾压缩站,进行噪声、臭味、微生物、可吸入颗粒物(IP)的监测以及人群调查,并与传统垃圾桶收集及清洁对照区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垃圾压缩站未引起周围居民急性病发病率异常;无论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垃圾压缩站的IP、噪声均高于垃圾桶区和清洁对照区;臭味测定为恶臭级、硫化氢及氨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都处于较高水平,未检测出致病菌和溶血性链球菌,证实了垃圾压缩站为臭味,IP、微生物及噪声的发生源,卫生状况与压缩站的自然通风状况,与居民区的距离及有无防护措施有关,建议对已建成并运行的压缩站加强消毒、除臭和消声等措施;对于拟建的垃圾压缩站,要特别注重压缩站的选址,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地扩散稀释作用和保证与周围居民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  相似文献   

2.
垃圾压缩站压缩污水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分析了广州市垃圾压缩站所产生的压缩污水的水质特征,预测了随着垃圾压缩站的普及产生的压缩污水总量以及所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罗恩荣 《环境》2012,(Z1):121-121
城市中的生活垃圾压缩站的景观视觉环境污染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往往被忽视,本文论述了对生活小区垃圾压缩站拟建项目所导致的景观视觉环境污染和影响进行评价的意义与方法,可以对视觉环境污染的预测、控制、管理提供合理化的环境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恶臭物质分析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恶臭污染已成为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大类粗分后的厨余垃圾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嗅觉测定法和GC-MS分析了不同阶段堆肥尾气的臭气浓度和恶臭化合物的种类及其排放浓度,并对不同堆肥阶段臭气浓度和恶臭物质排放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共检测到43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含硫臭气物质5种,烃类化合物22种,芳香烃类化合物11种,其它物质5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硫化氢、甲硫醇、1,3-二甲基苯和邻二甲苯与臭气浓度极显著相关(P<0.01),二甲二硫和对二甲苯与臭气浓度显著相关(P<0.05),因此在厨余垃圾堆肥过程中要对这6种臭气物质进行重点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李春萍  黄乐  吴学谦 《环境工程》2016,34(7):98-101
研究讨论了垃圾的热干化效率和不同烘干温度下的臭气排放特征。在相同温度下,采用烘干时翻动的工艺,垃圾含水率降低最多。垃圾在600℃时排放的恶臭气体总量最多,在500℃以下烘干时,排放的恶臭气体总量较少。垃圾热干化的臭气浓度以700℃最高,其次分别是200,600,800℃。从工程应用来说,综合考虑臭气总量与臭气浓度,垃圾热干化的温度应以100,300,400,500℃为宜。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活垃圾填理场及压缩站的环境影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韦献革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2):577-578,579
简述了填埋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全过程,分析这一过程中垃圾压缩站和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并探讨了控制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垃圾填埋场臭气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通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臭气物质组分及其含量的分析,依据现行的国家恶臭污染物的居住区、工作场所和场界浓度的标准限值,根据臭气浓度和强度的关系式,转化为该气体臭气强度,并给出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值。最后以黔西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为实例,验证该标准的实用性。将该标准值应用于恶臭污染物的环境影响评价,能科学、直观地反应出恶臭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采用臭气强度标准对恶臭污染物进行评价是一种针对性、可操作性、比较实用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为产生恶臭物质项目的臭气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厂臭气的产生及防控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了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厂臭气的产生、成分及其危害,认为垃圾堆肥厂臭气成分概括来讲主要分为硫化物、胺类、挥发性脂肪酸、酮类以及醛类,但详细、完整的臭气成分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对于臭气的防止及其控制技术,进行了总结。堆肥臭气主要防止措施包括在堆肥结构、通气方式、外加改良物质等方面进行的优化与控制。着重介绍了四种生物除臭法,即生物过滤法、生物洗涤法、生物滴滤法和曝气式生物除臭法的各自特点和技术进展。最后认为由于垃圾堆肥恶臭成分的多样性,单一的处理方法往往效果有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联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某小型餐厨垃圾处理厂的恶臭组分、浓度及致臭贡献值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主要的除臭技术及其特点,并优选制定了处理方案:1)处理间内难以收集的臭气采用"低温等离子体除臭装置"除臭;2)负压抽出的40 000 m~3/h臭气采用"碱吸收塔+低温等离子体除臭装置"除臭,经15m烟囱排放。对该方案进行了技术论证,为小型餐厨垃圾处理站除臭工艺选择和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深圳老虎坑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除臭方法实例,简要分析和介绍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臭气治理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GMS模型对某垃圾场地下水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洛阳市某垃圾场的环境地质条件调查和地下水污染监测,用综合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评价了垃圾场对地下水的污染情况;运用GMS模型选择垃圾场的特征污染物对垃圾场周围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现状进行了影响评价;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进行污染预测,为垃圾场水土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含铬废渣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问题实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工程实例叙述了含铬废渣填埋场地的选择.并建立针对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数学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填埋场渗滤液污染地下水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填埋场不仅工程措施简单,工程投资少,而且对地下水的污染甚微,能够更好地满足填埋要求。  相似文献   

13.
某铬渣堆场周边土壤地下水Cr~(6+)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采集某铬渣堆场周边不同距离、深度的土壤和地下水样品,研究了铬渣堆场周边土壤、地下水中六价铬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状况,通过数据分析确定了铬渣堆场周边受铬污染的地下水和土壤的范围及污染程度,判断污染边界,为后续场地污染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结果表明:铬渣堆场周边土壤地下水已受到严重铬污染,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治理修复,以保证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在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这将为我国土壤、场地污染防治管理提供基本法律依据,并逐步建成完善的污染场地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其中,监管体系、资金体系和责任体系是污染场地管理体系中的3大重要方面。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在各自污染场地管理法律制度体系中,均规定了明确的监管主体,采用了多样化的监管手段,建立了可持续的污染场地专项基金,确定了明晰的责任判定和追究原则,为我国场地污染防治立法和制度设计中监管体系、资金体系和责任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海积平原区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氨氮污染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结合天津市海积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构建了某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预测分析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氨氮污染迁移规律.采用敏感性分析研究了渗透系数、孔隙度和弥散度等参数的变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模拟评价了地下水氨氮污染抽出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氨氮污染羽在10年内最大迁移距离为648 m,污染面积达到368667 m~2,高浓度氨氮污染羽主要分布于南部浅层潜水含水层.抽出处理方案效果不佳,易导致氨氮污染羽的拖尾和反弹效应.本研究可为海积平原区地下水氨氮污染治理、修复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填埋场大气中化合物分析与恶臭指示物筛选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填埋场恶臭已成为城市周边的重要污染源,在前期研究确定了填埋场内主要恶臭污染点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分析恶臭污染扩散过程的化学物质组成并寻找特异指示性化合物,利用GC-MS方法分析了填埋场作业面下风向不同扩散距离的大气恶臭污染物质谱,并对各监测点的物质谱的相似性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以单环芳烃、烷烃和卤代烃类为代表的19种物质为填埋场大气中的共有化合物;通过对各监测点样品物质谱的相似性分析,发现下风向化合物组成受填埋作业面化合物组成的明显影响,并确定以间二甲苯作为填埋场恶臭污染的标志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煤炭矿区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和探讨煤炭矿区规划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本文以山西省阳泉矿区为例,通过对比不同模型,选用CALPUFF模型模拟了2013年阳泉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特征,分析污染物超标原因并优化了污染源布局,最后对远期规划实施后不同布局下的环境质量进行预测对比.结果表明,CALPUFF模型可应用于煤炭矿区大气环境质量模拟,矿区总体规划实施以来,研究区内的PM10和N02浓度均达国家二级标准,但是部分地区的SO2浓度超标.通过优化布局可有效提高环境质量,使得现状及远期规划实施完成后的常规污染物年均浓度值均稳定满足国家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机械厂电镀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电镀废水,会造成土壤六价铬和氰化物污染。以长期利用电镀工艺的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为依托,通过前期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结果,分析场地土壤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确定修复目标和工程量;综合场地特性和污染特征,进行修复技术筛选,确定以"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固化/稳定化"为核心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工艺;通过小试和中试,获得最佳修复药剂组成和添加比例,并进行工程实施。结果表明:Cr(Ⅵ)和氰化物复合污染土壤经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固化/稳定化工艺处理后,最大超标浓度由原来的37.3,186.0 mg/kg,分别降低至对应的标准限值3.0,22 mg/kg以下,Cr(Ⅵ)浸出浓度<0.5 mg/L,满足修复要求。该修复工程的成功实践,可以为其他复合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We measured organic carbon input and content of soil in two wetland areas of Chongming Dongtan (Yangtze River Estuary) to evaluate variability in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capability in di erent wetland soils. Observed di erence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microbial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the soil at the two sit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of wetland soil vegetated with Phragmites australis (site A)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with P. australis and Spartina alterniflora (site B). Sites di erences were due to higher microbial activity at site A, which led to higher soil respiration intensity and greater carbon outputs. This indicated that the capability of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of the site B soils was greater than at site A. In addition, petroleum pollution and soil salinity were di erent in the two wetland soils. After bio-remediation, the soil petroleum pollution at site B was reduced to a similar level of site A. However, the culturable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y in the remediated soils were also lower than at site A.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greater petroleum pollution at site B did not markedly inhibit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Therefore, di erences in vegetation type and soil salinity were the primary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ation in microbial activity, organic carbon output and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capability between site A and site 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