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WRF-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2016年6月西安市大气污染过程。模式准确地模拟了西安地区大气臭氧(O_3)、细颗粒物(PM_(2.5))以及二氧化氮(NO_2)的时空变化趋势,较好地再现了天气形势以及大气污染的演变过程。根据近年来西安市交通排放量的增加制定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西安市20%交通排放量在研究时段内平均PM_(2.5)质量浓度贡献量为4.5μg?m~(-3),模拟时段内O_3平均贡献量为4.8μg?m~(-3),西安市20%交通排放量在研究时段内的平均NO_2贡献量为2.7μg?m~(-3),而且污染物浓度越高,交通源排放量的影响越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颗粒物浓度逐年下降,但近地面臭氧(O_3)污染问题逐渐凸显,选择江油市2016-2018年自动监测数据进行O_3年际、季度、每月和小时浓度变化特征分析。江油市O_3浓度逐年增加,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春季和夏季臭氧浓度偏高,每日小时平均浓度呈现单峰型分布,16时出现峰值,并且峰值浓度逐年增加。今后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前体物削减力度,同时注重科技手段,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进行精准管控,要求企业错峰生产,强化地域联防联控,推动O_3和颗粒物协同减排。  相似文献   

3.
杭州市近地面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2~2016年杭州市近地面臭氧(O_3)的连续观测资料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杭州市近地面O_3浓度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年来杭州市O_3年平均浓度较10年前升高10μg/m~3左右,光化学污染形势日趋严重.O_3浓度冬季较低,其余季节均较高,日平均浓度大于100pg/m~3主要分布在4~10月.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5:00~7:00出现最低值,14:00出现峰值,超标时段主要出现在11:00~18:00.O_3浓度变化与紫外辐射、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紫外辐射大于0.02MJ/m~2、气温高于20℃、相对湿度低于70%时,O_3浓度会出现超标情况.风向风速对O_3浓度有一定影响,当风向为北风或偏北风时,O_3浓度较低;当风向为东风或偏东风时,O_3浓度较高,说明影响杭州O_3浓度升高的污染源也主要来自东部,南部和北部地区较少.  相似文献   

4.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4):89-96
文章基于芜湖市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芜湖市臭氧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气象成因。结果表明,2019年芜湖市由O_3导致污染天数占比高达54.9%,O_3已成为影响芜湖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因子,但以轻度污染(91.1%)和中度污染(8.7%)为主,极少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0.2%)天气。2019年各县(市)区O_3第90百分位浓度范围为172~196μg/m~3,整体呈"周边高于中心"的空间分布规律,湾沚区、繁昌区和无为市的O_3浓度相对较高。季节上呈夏季(195μg/m~3)秋季(166μg/m~3)春季(159μg/m~3)冬季(85μg/m~3)的分布规律,逐月O_3浓度呈"倒U型"分布,5-9月为O_3污染的高发时段。日变化O_3浓度呈典型的"单峰分布",在16:00左右达到峰值;NO、NO_2和CO浓度则呈"双峰分布",在08:00和20:00达到峰值。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均是影响芜湖市O_3浓度的重要气象因子,O_3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湿度呈"负相关"关系,Pearson系数分别为0.58和-0.56。高温低湿的气象条件更加有利于O_3的生成与积累,当气温为25~40℃,湿度为20%~60%时,易出现O_3超标现象,超标率为41.0%~71.8%。当风速为2~4 m/s,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及西南方向时,O_3浓度相对较高,各地O_3浓度高值所在风向与前体物高排放企业分布方向呈高度一致性,东北、东部及西南方向的污染源排放对芜湖市臭氧污染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近地面臭氧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兰州市近地面臭氧(O_3)浓度的分布特征,对2013~2016年兰州市5个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点逐时的O_3浓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同期的NO_2和颗粒物(PM_(10)、PM_(2.5))浓度资料得到兰州市的O_3污染变化趋势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区O_3与NO_2浓度的日变化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45;兰州市区颗粒物与O_3之间相互影响,颗粒物浓度春、冬季较高,而O_3夏季较高,O_3与PM_(2.5)浓度月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8,O_3逐渐成为继颗粒物之后首要污染物天数最多的污染物;兰州市区和榆中县O_3浓度均呈现明显的日变化、月际变化、季节变化;不同站点分布特征显示,兰州市区4个监测站点中兰炼宾馆O_3浓度最高,职工医院与生物制品厂相差不大,铁路设计院最低,表明西固区O_3污染形势最为严峻,七里河区次之,城关区O_3污染较轻,而且榆中县O_3浓度除夏季外其它时段均比市区高。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葫芦岛地区臭氧污染,以该市2014年-2016年臭氧(O_3)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O_3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葫芦岛市O_3污染有明显的加重趋势;O_3污染天气集中出现在4~10月;O_3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呈现单峰分布,峰值出现在15:00,谷值出现在06:00; O_3前体物(NO、NO_2、CO)浓度休息日低于工作日,O_3浓度休息日高于工作日。日间为环境监测和预报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典型重工业城市夏季近地面O3污染特征及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邯郸市2018年5~8月近地面O_3及其前体物(NO_x和VOCs)小时浓度数据,结合温度、相对湿度和风向风速等气象资料,分析邯郸市夏季O_3污染水平以及气象因子、前体物对其的影响;采用VOCs/NO_x比值法和基于Model-3/CMAQ模式系统的强力关闭法探究O_3生成敏感性,并运用等效丙烯浓度法识别出VOCs关键活性组分.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邯郸市O_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MDA8 O_3)在38.0~238.0μg·m~(-3)之间,污染天(MDA8 O_3160μg·m~(-3))占比高达44.7%,说明邯郸市夏季O_3污染较严重;②O_3与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且在污染天相关性更显著;当温度高于28℃、相对湿度低于60%时,容易出现高浓度O_3现象,说明高温、低湿有利于O_3生成,也突出了本地光化学反应对O_3的重要贡献;污染天中,风向为西南、东南、东和东北风,且风速大于2.25m·s~(-1)时,邯郸市更容易出现高浓度O_3,在风速低于1.00m·s~(-1)时,也出现高浓度O_3现象,说明本地光化学生成和传输叠加是导致邯郸市高浓度O_3的重要原因;③O_3与NO_x、VOCs浓度在污染天反相关关系更显著,突出了本地光化学反应对O_3的重要贡献;基于Model-3/CMAQ的模式研究显示,邯郸市O_3生成受VOCs控制,削减VOCs对降低MDA8 O_3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存在单独减排NO_x的不利效应,因此控制VOCs,并重点控制烯烃(尤其异戊二烯和反式-2-丁烯)和芳香烃(尤其间/对-二甲苯和甲苯)是降低邯郸市MDA8 O_3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观测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52 m高度范围内的臭氧浓度和相关气象条件,研究了西安市长安区O_3浓度的昼夜变化和垂直变化规律,探究O_3浓度与NOx浓度、与气象条件之间相关性,为客观地掌握西安市长安区O_3污染特征提供参考和依据。观测结果表明:(1)西安市长安区52 m高度范围内夏季的臭氧浓度比冬季高,大约是冬季浓度2倍。冬季和夏季的臭氧浓度昼夜变化趋向大致相同,将变化特点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04:00?—?08:00、10:00?—?20:00和22:00?—次日02:00,呈现一高一低的阶段变化。(2)西安市长安区夏季与冬季臭氧浓度垂直变化规律各有2种类型。夏季第1种类型出现在08:00?—?18:00,其变化特点是臭氧浓度在1?—?16 m、19?—?28 m、31?—?52 m高度分别随着高度增加而呈现递增、递减再递增的变化规律。冬季08:00?—?18:00出现第1种类型,在1?—?16 m、19?—?37 m、40?—?52 m高度臭氧浓度也随着高度增加而呈现递增、递减再递增的变化规律。夏季与冬季20:00?—?次日06:00均出现第2种类型,臭氧浓度在1?—?16 m、19?—?52 m高度随高度增加而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变化规律。(3)西安市长安区夏季与冬季臭氧浓度与风速、相对湿度以及氮氧化物浓度呈负相关,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气压的相关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5—2017年太原市臭氧(O_3)监测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太原市O_3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5—2017年,太原市O_3浓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2017年涨幅最大,同比上升了32.1%;O_3的日变化规律明显,谷值出现在07:00时左右,峰值出现在15:00前后;O_3浓度超标值主要集中在5—7月,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空间分布上,金胜和南寨点污染较重,坞城和上兰点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0.
该文利用2018年5月22-25日春季一次O_3污染过程的监测数据,分析了青岛市O_3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污染成因。结果表明,23日、24日为污染日,O_3-8 h浓度分别为172、210μg/m~3,气象特征表现为高温、强太阳辐射、弱西南风、相对湿度70%左右,无降水;O_3小时浓度呈现单峰型变化规律,午后16时左右达全天峰值。空间分布显示,23日、24日午后青岛市高空0.5 km以下范围O_3污染较严重,23日夜间高空2 km处发现O_3传输过程,并逐渐沉降至地面,导致24日浓度更高;23日青岛市区O_3污染程度较郊区偏高,来源主要为本地生成,24日在本地生成和高空传输沉降的共同影响下,O_3浓度进一步升高,且市区升幅更显著。此次O_3污染过程主要受本地生成及西南方向区域污染传输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森林与径流关系——一致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论文综述国外近一个世纪以来在配对集水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结论,从水的自然属性出发,从森林变化对径流(年径流量、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影响,径流响应的干扰临界值及水文恢复各方面探讨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与复杂性。森林变化与径流关系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由较长时间尺度表达的年径流量上。绝大多数的配对集水区的试验研究表明,采伐森林就会增加年径流量,而在荒地上造林就会减少年径流量。而由较短时间尺度表达的洪峰径流与枯水流量则呈现较大的复杂性和难预估性。综述表明,对径流特别是洪峰与枯水径流的定义及分析方法的不同也是造成森林与径流关系复杂性的重要原因。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要求人们在研究及应用其关系时就必须有系统观,必须考虑植被、径流与其它过程(土壤变化、气候变化等)的相互作用。论文还认为尽管配对集水区试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许多可靠的结论,但由于许多研究者只把集水区看作是“黑箱”Q从而对认识森林与径流关系的复杂性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应把配对集水区的试验与其它对过程的研究技术(同位素、GIS等技术)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从雾和霾形成的原因以及与机动车尾气的关系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机动车尾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对机动车尾气的预防、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4):106-110
阴阳观念与古代文学的关系密切。在文学创作方面,阴阳对举、"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宇宙发生观,导致了古代文人重视骈丽的创作倾向,是古代骈文发生发展及古代文学语言形式普遍骈化的深层文化原因;在文学的变化方面,"物生有两"、"惟两能化"的自然变化观,导致了古人以天道自然变化以解释文学发展变化的现象,形成了以刘勰为代表的"质文代变,变不失常"文学发展观;在文艺的审美方面,阴阳交感、、刚柔相济、得中为吉的万物根本论,导致了古人普遍以"中和"为美的现象,使"中和"美论成为古代几千来的审美主潮。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不仅表现在它对生产力3个要素的渗透性影响。而且表现在它促进生产力结构的优化和系统功能的发挥,但经济发展会带来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应在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同时,遏制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瑞典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各国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制度和技术,都与政府的环境管理机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中瑞两国的环评制度都体现了“环评为先,项目决策在后”原则。所不同的是,在瑞典,政策颁布前必须进行战略评价;环评审查按A、B、C类项目分别由不同机构负责;公众参与的方式也更为多样。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6):115-117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继续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深入改革现行单一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执行特殊灵活的更为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考核考试选拔机制,对于进一步实现教育公平,推进民族教育和谐健康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立体种植与水土保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自然相协调的立体种植,迁用于护堤、护岸、渠道衬砌和城市绿化,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作用,将其与生态开发相结合,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及再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进行了真菌和细菌共培养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和吸附脱色能力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霉菌G-1首先对偶氮染料S-119、蒽醌染料艳紫KN-B(C.I.Reactive violet 22)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快速吸附去除,菌丝对同种染料的吸附速度随菌丝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吸附染料的G-1菌丝在与细菌的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脱色速度受培养液中葡萄和氮源浓度影响较大,从吸附速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以葡萄糖浓度为5g/L、酒石酸铵为20mmol/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对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最好,吸附在菌丝上的艳紫KN-B脱色后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菌丝对100mg/L的艳紫KN-B染料水溶液可重复处理4次。青霉菌G-1对酸性染料废水处理3h,色度去除率为75.9%,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对试验所用染料废水,菌丝的处理能力获得1次再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