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洁  赵洁  龚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1):171-173
20世纪90年代后,作为风险评价的一个重要分支,生态风险评价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国际上相关研究已空前活跃,但在中国,生态风险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对水环境生态风险评价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生态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风险评价首先考虑环境管理的目标,因此生态风险评价的计划有助于评价的结果用于风险的管理和环境决策的制定,而风险管理的结果也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2.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几年逐渐兴起并不断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它的产生适应于20世纪80年代环境治理目标和环境治理观念的转变。生态风险评价是对生态系统或其组分受到的风险进行评价。目前的研究实例主要有重金属污染对水域及土壤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生物技术带来的生态风险评价,城镇化生态风险评价等,但是很少见到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风险评价。农业在其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其农田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论文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叙述,提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再通过系统分析,最终构建了适合农业生态系统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为基础,对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特点以及煤炭开采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分析了矿区的风险源、风险受体以及生态终点,确定了煤炭矿区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指标的赋值方法,建立了矿区生态风险估算模型及随时间变化的累积模型,通过计算风险累积速率进而求得矿区煤炭开采的风险累积值,为典型的煤炭矿区开采生态风险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十几年逐渐兴起并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一个发展方向,由于其空间异质性和评价过程的复杂性,成为了目前的研究难点与热点。文章回顾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发展历程:由最初的意外事故风险评价发展到环境风险评价再到生态风险评价、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风险因子由单一发展到多元,评价范围由种群、局地扩展到景观、区域。同时介绍了国内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评价模型的优缺点,探讨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是对生态系统在土地利用直接或间接作用下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的评价。在梳理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从评价模型、生态风险空间表达和不确定性分析三个方面,总结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方法的进展,阐述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管理在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该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不统一;(2)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较大;(3)生态风险管理环节研究薄弱。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1)关注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2)重视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中的作用;(3)加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管理研究;(4)建立并完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的数据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6.
矿业城市作为我国资源供应的重点区域,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在明确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评价工作意义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从矿业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主题、研究内容、评价理论框架和具体研究方法展开评述,分析了矿业城市生态风险热点关键词时区演化趋势、矿业城市生态风险基本...  相似文献   

7.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生态风险评价的有关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 ,详细论述了三种生态风险各自的评价方法 ,并介绍了生态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8.
传统指数风险评价方法将重金属的总量作为确定污染土环境风险评价对象,存在低估重金属污染程度的不足。针对此,提出了一种以重金属有效态为评价对象的改进型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同时考虑数据离散性和生物有效性,并且量化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风险。以盐城市大丰区某化工企业区域污染土对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传统指数风险评价方法和改进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污染程度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改进的潜在生态评价方法切实可行,该方法的评价结果显示Cr、Cu元素均呈现四级生态危害程度,Pb元素呈现强生态危害程度,而Co元素和VOCs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E■达到极强,该污染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4613.43,为极强生态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和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创伟 《广州环境科学》2004,19(3):54-56,60
文章综述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方法,并就生态风险评价中的有关问题和我国生态风险评价现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区域景观结构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尺度区域高强度开发改变原有区域的生态系统与景观结构,引发的区域生态风险是难以避免的。如何从宏观上评价区域生态风险,其评价方法在不断实践发展,这成为当前环评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海南某一开发区的区域环评实践时,根据区域的特征,划分区域景观类型,提出景观结构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模型,运用基于区域景观结构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对开发区的生态风险进行动态的时空化分析、预测与评价。案例研究旨于提升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运用水平,丰富评价方式,完善技术手段,为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1.
生态健康、生态风险、生态安全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退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衡量生态系统存在状态的生态健康、生态风险、生态安全评价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对于3个概念的界定不够明晰,在评价过程中指标体系混淆混用,致使理论研究也固步不前,影响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生态健康、生态风险、生态安全的联系体现在评价主体的一致性和生态安全评价需要以生态健康评价、生态风险评价为基础;而三者的区别体现在内涵、评价对象以及评价的指标体系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区域生态风险识别系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区域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导致区域生态风险识别与评价较为困难,在Relative Risk Model基础上,构建了区域生态风险识别的概念模型,并编制了风险识别的软件系统.研究以生态风险评价理论为基础,从风险路径着手构建识别系统.运用该系统对东太湖地区进行生态风险分析的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地区主要的生态风险实际情况,能够让环境管理者对区域的风险源、风险因子、评价终点所受风险做出合理的判断,并作出合理决策.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风险评价慢慢地成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国外在生态风险评价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深的研究,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探讨了生态风险评价的历史和概念,并从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和有机物污染及潜在的生态风险评价两个方面研究了我国生态风险评价的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与管理简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丽  普天文 《重庆环境科学》2001,23(3):21-23,60
生态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生态风险评价的有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详细论述了三种生态风险各自的评价工介绍了生态管理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鉴于保护城市水源地的重要性,参考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的生态风险评价导则,提出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的基本方法,该方法将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分为研究区的界定、受体及评价终点分析、风险源分析、暴露及危害分析、综合风险评价等步骤. 以贵阳市的主要水源地——红枫湖为例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将红枫湖分为南湖、中湖和北湖3个研究区域,识别出主要生态风险源为点源污染源、面源污染源、湖泊沉积物、酸沉降、干旱和石漠化等. 以水质变化为评价终点,通过暴露、危害分析,采用基于因子权重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南湖的生态风险值最高,为0.632 4;北湖的风险值为0.344 9;中湖的风险值相对较低,为0.333 5. 研究还发现,对红枫湖生态风险值贡献较大的因子为红枫湖湖水营养物P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二者的权重分别为0.205 9和0.175 1. 应用该方法可以找出对水源地危害较大的生态风险因子,更好地保护水源地.   相似文献   

16.
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生态风险评价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生态风险评价的有关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详细论述了三种生态风险各自的评价方法,并介绍了生态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17.
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生态风险评价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评价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对于保护整个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尚未建立统一的沉积物中PAHs的风险评价方法.因此,本研究以珠江广州段表层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基础,综合运用相平衡分配法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并结合概率风险表征对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大小主要取决于PAHs固液相分配过程.通过对不同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一套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建议首先采用相平衡分配法将沉积相暴露浓度分布转化为孔隙水暴露浓度分布,再选择符合实际需求的水体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后续评价,其中毒性数据应优先选择慢性毒性数据.  相似文献   

18.
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简称“H?kanson法”)是综合考虑污染物种类、丰度效应、沉积效应和敏感效应的沉积物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将其应用在农田土壤生态风险评价中必须考虑土壤和沉积物环境中污染物种类、沉积效应和敏感效应的差异.该研究以安徽省某区域内水稻根系土壤为例,基于污染物种类改进H?kanson法(简称“修正法1”)和基于污染物种类-生物吸收系数改进H?kanson法(简称“修正法2”),对水稻根系土壤重金属Pb、Hg、Cr、Cd和As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修正法1和修正法2得到的Pb、Cr和As评价结果一致,但Hg和Cd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基于稻米质量安全和保守原则,两种改进方法均能准确评价水稻根系土壤Pb、Cr和As生态风险,且修正法1对Cd生态风险评价较合理,修正法2对Hg污染风险评价较合理.研究显示,修正法1和修正法2均能合理地评价水稻根系土壤重金属尤其是Hg和Cd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武汉市东西湖区某蔬菜基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基地土壤中Cu、Zn、Pb、Cr、Ni、As 6个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基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单因子评价法显示:Cu、Zn、Pb、Cr、As不存在污染;但Ni元素有25%的样品存在轻微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显示:6个元素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Pc为0.83,该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处于尚清洁(警戒限)等级。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基于单项生态风险指数评价法,Cr、Cu、Pb、Zn、As、Ni 6元素属于低生态风险等级;基于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该蔬菜地土壤属于低生态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20.
唐山市南湖生态示范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过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建立的南湖生态示范区,对唐山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决定性作用,但作为人工景观其敏感度较高. 根据历史资料、遥感资料、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动态监测数据,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该区域进行景观分析和生态风险分析. 以该区域的生态系统为受体,对南湖生态示范区主要生态风险源进行分析和识别,包括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和污染. 选择景观生态学中的指数作为风险评价指标,对风险源可能造成的生态系统损失进行度量,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风险源的权重. 利用GIS将该区域划分为351个斑块,利用综合生态损失度和综合风险源概率,计算各风险小区的风险值,并根据风险值分级,绘制该区域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图,完成南湖生态示范区景观生态风险综合评价,为该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